修訂後的貓科動物總共分為2個亞科、8個世系、14個屬、41個種和80個亞種,其中豹亞科有6個種,其餘35種全部屬于貓亞科。一般稱豹亞科為大型貓科動物,貓亞科為小型貓科動物,但小型貓科動物中也有體型相對巨大的種類,排在前三位的是:美洲獅、獵豹和歐亞猞猁。

美洲獅
美洲獅/puma concolor是美洲獅屬唯一一物種,當之無愧的貓中至尊,貓界一霸。其體長130-200厘米,尾長約100厘米,肩高55-80厘米,體重35-100千克。略遜于花豹,和雪豹在伯仲之間,力壓雲豹一頭,可進入大型食肉動物行列。然而美洲獅不會吼叫,會像貓一樣發出咕噜聲,通常的叫聲明亮而高亢,這是貓亞科的特征。
美洲獅體型碩大,外表和體色像獅,故以獅為名。論單挑戰力,在美洲大陸僅次于美洲豹,絕對實力在北美灰狼之上。然美洲獅通常獨來獨往,架不住灰狼的群體攻擊,故除人類以外,灰狼是其最重要的天敵。
美洲獅曾經劃分出三十二個亞種,基于地理系統研究劃分為六個亞種,而根據最新的基因學研究隻确定兩個亞種:南美洲的puma concolor concolor和中、北美洲的puma concolor cougar。
獵豹
位居貓亞科第二把交椅的應該是獵豹/acinonyx jubatus,獵豹屬下唯一物種,因體型較大且全身布滿黑色斑點而得“豹”名。把它排在貓亞科第二,是以個頭而論,其軀幹長1-1.5米,尾長0.6-0.8米,肩高0.7-0.9米,體重50-80公斤,這個規模和美洲獅互有出入,總體上遜于美洲獅。
獵豹的身體苗條纖細,頭小腿長,脊椎骨十分柔軟,是地球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最高時速可達115公裡。由于過于依賴高速,獵豹的戰力并不強悍,犬齒相對不發達,無法一下子咬穿獵物喉嚨,隻能咬住使其窒息而亡。獵豹在非洲草原經常被獅子、花豹欺負甚至捕食,有時鬣狗也來搶奪獵物,混的挺慘的......
在舊的分類系統中,由于獵豹過于特殊,有不少接近犬科的特征,比如爪子不能伸縮燈,故而被單列為獵豹亞科。後經基因學研究,确定了獵豹在貓科中最近的親戚是美洲獅,進而被歸入貓亞科美洲獅世系。
目前被分為四個亞種:acinonyx jubatus hecki生活在西部和北部非洲,acinonyx jubatus jubatus生活在東部和南部非洲,acinonyx jubatus soemmerringi生活在非洲東北部,acinonyx jubatus venaticus生活在伊朗(以前包括非洲北部到印度的區域)。
歐亞猞猁
貓亞科的探花郎必須在猞猁屬中尋找,猞猁屬又以歐亞猞猁/lynx lynx為最大者。其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體重15-30千克左右,體長80-130厘米,尾長16 -23厘米。可列入中型猛獸。歐亞猞猁體型不如貓亞科前兩位大,但戰力驚人,喜歡捕殺狍子等中大型獸類,捕獵方式以偷襲為主。
猞猁的身體粗壯,四肢較長,尾極短粗,尾尖呈鈍圓,耳尖生有黑色聳立簇毛,這是該屬較顯著的特征。曾經有人懷疑家貓中短尾系列和緬因貓(耳尖有類似猞猁的簇毛)混有猞猁血統,但基因分析顯示猞猁和家貓毫無關系,猞猁屬物種和家貓也不能産生雜交後代。
目前歐亞猞猁分為六個亞種:歐洲北部和西伯利亞西部的lynx lynx lynx,歐洲中部和東部、喀爾巴阡山區的lynx lynx carpathicus,巴爾幹地區的lynx lynx balcanicus,高加索山區、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的lynx lynx dinniki,中亞的lynx lynx isabellinus和東西伯利亞、中國東北的lynx lynx wrangeli。
美洲獅、獵豹和歐亞猞猁,就是貓亞科即小型貓科動物中的三位大咖。這三位之中,我在北京動物園見過獵豹,在青島動物園見過歐亞猞猁,唯獨美洲獅無緣得見。據說煙台有一家村辦動物園有美洲獅,得抽空去瞻仰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