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滴蟲是一種原生寄生蟲,它們的身體是由一個細胞組成的,肉眼看不見,呈梨形,長為10~30μm,頭部有4根與蟲體等長的鞭毛,在顯微鏡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毛滴蟲。
毛滴蟲對不同的環境适應力很強,能在25℃~42℃條件下生長繁殖,3℃~5℃的低溫可生存21天,在46℃時仍能生存20~60分鐘,脫離信鴿機體後在半幹燥的條件下也可生存數小時。毛滴蟲寄可以生存于缺氧的環境中,最适宜于毛滴蟲生長的ph值是5.5~6,如ph為5以下或7.5以上則毛滴蟲的生長會受到抑制。
1、毛滴蟲感染後臨床症狀:病鴿精神不振,呆立不願活動,消化機能紊亂,腹瀉和消瘦,食欲減退,飲水增加,口腔分泌物增多且黏稠,下颌外面有時可見凸出,可摸到黃豆大小的硬物。幼鴿會很快消瘦,羽毛蓬松無光澤,排黃白色糞便。打開口腔可見黏膜潮紅粘稠分泌物,個别鴿子口腔有黃色片狀分泌物。患病鴿呼吸受阻,有輕微的“咕噜咕噜”聲。
2、剖檢病理變化病變:主要集中在上消化道,毛滴蟲主要侵害口腔、咽、食道、嗉囊的粘膜表層,有時在鼻窦中的粘膜表層也受侵害。消化道的各段黏膜的表面出現大小不一的界限明顯的幹酪樣病竈,病竈周圍有充血帶,并且大多數連成一片。黏膜上有一層可以剝離下來的黃色的幹酪樣物質,在食道和嗉囊中大量堆積。
3、實驗室檢測:毛滴蟲檢測(鏡檢):取口腔或嗉囊的粘膜病竈或幹酪樣物質直接塗片,加少量生理鹽水顯微鏡下直接觀察。可見毛滴蟲迅速遊動的、呈梨狀,蟲體的前端有四根遊離的鞭毛。外周有波動膜。蟲體透明、清亮,運動時可以看到鏡下水波動的痕迹。蟲體的鞭毛和内髒結構普通光學顯微鏡不易觀察,需用相差顯微鏡或特殊染色。
4、防制措施
4.1.将病鴿挑出,隔離,分群飼養,對于口腔形成假膜的重症乳鴿,将幹酪物輕輕刮掉,在該處用紫藥水、碘酒或0.5%硝酸銀塗抹。
4.2.全群給予抗毛滴蟲藥物,可用甲硝唑,也可用氯吡啶治療。同時可以适量補充維生素、葡萄糖。用藥時應考慮藥物殘留、停藥期限。
4.3.搞好鴿籠、水槽、料槽、地面等環境清潔衛生消毒工作。鴿毛滴蟲對高溫及消毒藥的抵抗力很弱,可以用煮沸的方法消毒器具或用化學消毒藥處理,3%雙氧水5分鐘,0.1%福爾馬林1分鐘,大蒜液50秒,每天消毒1-2次。
4.4.加強飼養管理,由于毛滴蟲病主要通過采食污染的飼料、水引起,通過加強對飼料、水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切斷傳播途徑。水、飼料的添加要少量多次。髒水、廢料不要随便丢棄,必須經高溫或添加化學消毒處理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