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解析哈梅斯:一腳鮮,吃遍天

作者:直播吧

從賽季初的飽受争議到現如今的衆人誠服,哈梅斯·羅德裡格斯總算打出了初步對得起身價的表現,近期的高光時刻甚至讓部分巴薩球迷都驚呼“倘若哈梅斯提前複出,國家德比巴薩未必能順利拿下”。上一輪聯賽哈梅斯再度打進關鍵進球(并且還是相當漂亮的進球),在這個時間讨論哈梅斯,似乎是一個最為合适的時機。是以,今天我們就以他為中心人物做一探讨。由于哈梅斯被賽季在皇馬場均出場時間隻有77.2分鐘,是以本文引用資料全部以平均每90分鐘作為機關。

深度解析哈梅斯:一腳鮮,吃遍天

首先我們必須明确,哈梅斯的技術是存在重大缺陷的,作為一名典型且相對有些傳統的左腳球員,他的右腳在比賽中基本隻是能起到支撐作用。由于傳球統計一般很少區分觸球部位,這裡僅以射門來做一說明:自登陸歐洲以來,哈梅斯在保證每90分鐘2腳以上射門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一個賽季右腳射門占到5%以上,這一比例甚至低于頭球。

這對于一個長期活躍在中路而非邊路且缺乏突破能力的中場來說似乎有些不可思議,須知像羅本、迪瑪利亞這些幾乎純粹意義上的左腳将右腳射門的比例基本上都能夠突破這一資料,而這些邊鋒抱着邊路打的踢法本身也可以很好地弱化非慣用腳的缺點,相比于他們,長期纏鬥于擁擠的中路的哈梅斯,受右腳技術的拖累肯定要更多一些。而且由于缺乏原地擺脫能力(近兩個賽季每90分鐘最多隻能貢獻1.5次過人),哥倫比亞中場獲得的調整餘地相對也要小得多。是以相應的,哈梅斯不得不通過最大限度提升左腳處理球的品質,來彌補右腳層面的劣勢。這造成了他如今這種看似偏科嚴重,實則适應能力極強的技術特點。

哈梅斯vs迪瑪利亞:你想不到的資料對比

至少在近兩年内,迪瑪利亞是哈梅斯無法回避的一個人。無論願意不願意,皇馬球迷都會自覺不自覺的拿這兩名風格迥異的左腳型球員進行對比。兩人各自的優點都非常明顯,迪瑪利亞速度飛快突破犀利,哈梅斯則視野開闊長傳精準兼有一腳神射。

但安切洛蒂的神奇之處在于,他圍繞同一位置,對這兩位原本技術風格都極其鮮明的球員進行了截然不同的改造,一個是邊鋒改打中前衛,一個是前腰改打邊前衛(盡管這個中前衛和邊前衛的角色會随着433和442的切換而随時改變)。而效果恐怕更是能讓很多人都意想不到,你可能會覺得缺少了迪瑪利亞,皇馬少了很多突破,這一點在對陣馬競時被無限擴大以至于在歐冠之前皇馬交出了史上最差的同城德比戰績。但倘若将樣本擴大到整個賽季,資料就會告訴你一些“你看球了嗎”論調無法揭示的東西。

上賽季迪瑪利亞每每在關鍵時刻獨闖龍潭興起腥風血雨,重大比賽中的高光表現(尤其是歐冠決賽)給他打上了一個“隊内第一突破手”的标簽。但事實上就整季而言迪瑪利亞的突破無論是産量還是效率都不甚高。上賽季阿根廷人平均每90分鐘隻能貢獻1.8次成功突破,過人成功率更是隻有50%,在所有出場超過20次且每90分鐘過人超過1次的球員中是成功率最低的。

外界對他印象更深,根本原因不在于其過人能力,而在于一旦實作過人之後阿根廷邊鋒的後續處理球會讓這次過人的最終效果呈幾何級增加。很多人都在強調過人之于比賽的重要性,但卻忽視了過人資料的統計隻是對過人這一技術環節本身的衡量,之于過人之後比賽如何發展則并不在統計範圍之内;迪瑪利亞與皇馬近兩年的過人王伊斯科的對比則恰恰說明了不同的過人在影響力層面的巨大差别:上賽季伊斯科每90分鐘可以貢獻3次過人,成功率也是更體面的56%,但卻從賽季初的絕對核心一步步淪為了替補,其中的一個原因就在于他的過人并沒有能夠轉化成為瞬時的推進。

在這方面,哈梅斯其實和伊斯科多少有些相仿佛,隻不過哥倫比亞人的小技術相對于伊斯科略差一些(當然也沒幾個人能和伊斯科這個盤帶狂魔比小技術),而處理球要更幹淨利落,是以過人資料看上去要暗淡一些:本賽季哈梅斯每90分鐘過人1.3次,成功率52%,看起來和迪瑪利亞相差并不多。從這個角度來說,哈梅斯起碼在過人次數的積累上并不拖後腿。

事實上迪瑪利亞離隊後,皇馬的過人數不降反增,去年皇馬場均過人11.6次,今年在流失了迪瑪利亞之後居然微增到12.6次,這一統計恐怕是很多人沒想到的。須知皇馬并沒有進補任何一個以突破見長的球員,去季過人資料名列隊内前茅的貝爾本賽季還小傷不斷、打打停停,能打出這個資料确實是殊為不易的。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哈梅斯頂替迪瑪利亞,對皇馬而言就絕對是一種補強。我們不能因為天使這賽季在曼聯的掙紮就認為其7000萬的身價存在巨大的水分,退一萬步說,現在讓一個準備着手建隊而非已經握有成型體系的人去做選擇,十有八九他還是會要迪瑪利亞而非阿什利·揚。我們剛才所說的過人問題,隻不過意在表明阿根廷人的過人能力并沒有高光時刻所反映出的那麼強大(特别是改打中前衛後),但這隻不過強調了外界吹噓的突破手形象存在一定的誤差,卻并不是在說迪瑪利亞假若過人能力被認定為一般高手而非絕頂高手,其影響力就會打多大折扣——因為我們不能忽略,阿根廷人在傳球方面其實并不比哈梅斯差太多,而這些恰恰是我們忽視的。

在本文開頭,我們曾經以長傳數為例來說明哈梅斯組織進攻的一大特點,但事實上,回撤到中前衛位置上的迪瑪利亞同樣具備不俗的長傳球能力,單從資料上看,這一點甚至要比哈梅斯來的更可怕:阿根廷人上賽季每90分鐘可以送出多達4.3次長傳,成功率也是比哈梅斯更高的75%。當然這裡面存在安切洛蒂主動做出調整,在本賽季減少長傳的因素(從上賽季的43.7銳減到本賽季的33.9,甚至比巴薩還低),但這起碼說明了迪瑪利亞的長傳球功底并不差。

而在關鍵傳球這一哈梅斯最引以為傲的方面,迪瑪利亞每90分鐘3.4次的貢獻甚至也能夠做到更多。何況這裡還沒有考慮到奔跑能力和反擊當中速度層面的加成。如果說哈梅斯在過人方面并不拖“後迪瑪利亞時代”皇馬的後腿,那麼他在傳球方面盡管有更多的貢獻,這個相比于迪瑪利亞額外的貢獻值也是要打一定的折扣的。

《馬卡報》之類多少有些無良的媒體拿進球資料說事提出哈梅斯完全超越迪瑪利亞的觀點,實則是沒有進入到更進階層面進行分析的結果,或者說,是原本很有水準的記者出于吸引讀者、挑起争端的目的做出的機械化推論:注意皇馬自始至終都沒有處理迪瑪利亞的意思,雙方一拍兩散更多是因為薪金和其他相關問題談不攏,而并非是競技層面的考慮,再怎麼說目前也沒有哈梅斯和迪瑪利亞不能共存的道理。

當然,進球的超越,也确實是不能忽視的現象。作為足球場上最根本的且唯二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資料之一(還有一個是失球數……),它應該被作為最重要的結果來進行考量。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迪瑪利亞在進球層面的對比上處于下風呢?别忘了,如果技術層面兩人可以在幾乎相同的位置用不同方式打成平手,那麼速度更快的迪瑪利亞應該能夠通過爆發力實作更好的加成才對。事實上迪瑪利亞在皇馬4年射門數一直不少,自10-11賽季至今,阿根廷人每賽季的每90分鐘射門數從來沒有低于過2.3次,射正數也保持在1次以上;而哈梅斯這賽季每90分鐘不過射門2.2次,射正1.2次也不散多高。

造成最終結果不同的原因有兩點:第一固然是由于哈梅斯左腳射門的腳法确實不是迪瑪利亞能比的,僅僅是進球多倒也罷了,哥倫比亞球星最強的地方在于出神作的機率太高,左腳一甩動辄就是驚世駭俗的天外飛仙,這一條迪瑪利亞就做不到。第二則是位置感的問題,同樣是後插上的射門,迪瑪利亞上賽季每90分鐘2.3次的射門中,有多達1.7次都發生在禁區外;而哈梅斯2.2次射門之中,有半數都是在極具威脅的點球點附近。

這并不是單純的戰術安排能夠解釋的,迪瑪利亞的進攻路數說到家是邊鋒的那一套,内切之後打遠射對他來說就算不像c羅那麼癡迷,但卻也是自然而然的動作,到了曼聯之後心急火燎之間,這賽季也是每90分鐘打出3.4次射門、2.3次遠射的表現;而哈梅斯在中場相對較弱的哥倫比亞國家隊幾乎擁有無限開火權,每90分鐘也就是3.6次射門而已,而其中的遠射隻有2腳,注意這可是中場相對較差、很難逼近到對手禁區内的一支球隊。

西甲僅有的同類傳球手:名不見經傳的法伊爾

作為一名個人攻擊力極強的中場球員,哈梅斯幾乎把視野和傳球在自身技術特點上發揮到了極緻。本賽季西甲哈梅斯每90分鐘可以送出3.1次精準長傳,皇馬正常主力中,比他長傳更多的中前場球員隻有克羅斯和莫德裡奇雙核。在整個西甲當中,出場次數同哈梅斯一樣(25次)或更多的中前場球員中,哥倫比亞球星每90分鐘長傳數排在了不算特别顯眼的第28位,但要注意兩點:其一,在他之前的27個人當中,有少數人盡管出場次數較多,但多是替補出場的一般輪換球員,比如伊利亞拉門迪,出場26次,但總共隻打了1040分鐘,場均也就是40分鐘的表現時間,通常這段時間裡皇馬已經進入到求穩的節奏中,在這段時間内打出每90分鐘5次長傳的表現并不足以說明問題;其二,這些人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中場組織者,如果我們把拖後的後腰和一般意義上的中前衛排除在外,那麼比哈梅斯長傳更多的就隻有埃爾切的法國前腰法伊爾(3.8次)。

長傳是哈梅斯武器庫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而他也正是依靠長傳,拉開了與其他拉丁系攻擊中場的差——對哈梅斯而言,長傳是:本賽季西甲所有出場次數達到25次的球員中,哈梅斯每90分鐘3.1次關鍵傳球冠絕聯賽,而這3.1次關鍵傳球中居然有1.1次都來自于長傳,這個比例非但是所有出場次數達到25次、每90分鐘關鍵傳球數達到2次以上球員中最高的,而且領先幾乎其他所有人都不是一星半點:除了克羅斯和法伊爾之外,每90分鐘關鍵傳球超過2次的球員沒有任何一人長傳比例達到30%,唯一例外的是埃瓦爾的哈維·拉拉,但其場均上場時間隻有50分鐘,根本就不能算絕對主力,過小的樣本很難與哈梅斯相比。考慮到克羅斯的位置要遠遠靠後,因而在關鍵傳球方面能夠同哈梅斯做近距離對比的,又是隻有法伊爾一人。

最後我們再從傳球類型上看看哈梅斯關鍵傳球的特點所在:哈梅斯所有的關鍵傳球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傳中,每90分鐘達到了1.5次,占全部關鍵傳球的43.6%。不過,就傳中所占比例而言,哈梅斯并不甚高:在所有出場達到25次、每90分鐘關鍵傳球超過2次的球員中,傳中形成關鍵傳球超過1次的共有7人,排除掉場均出場時間不足60分鐘的拉拉以及巴薩呼吸機哈維,剩餘的5人除了哈梅斯還包括畢爾巴鄂的傳中狂魔蘇塞埃塔和馬競天才科凱這兩位邊路球員,以及位置偏後的克洛斯——是不是漏掉了誰?

沒錯,又是埃爾切的法伊爾。蘇塞埃塔與科凱的關鍵傳球極其依賴傳中的堆砌(傳中占關鍵傳球的比例分别達到了66.7%和73.7%,科凱本賽季到目前為止的9次助攻甚至全部來自于傳中),而克洛斯和法伊爾則是更接近哈梅斯的59%。将組織後腰克洛斯排除後,僅剩的和哈梅斯風格近似的球員,又是法伊爾。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說,既然在西甲存在一個和哈梅斯傳球風格近似的球員,那麼說哈梅斯是特殊的一個是否有那麼點不合适?别着急,風格上的相近并不意味着水準層面的接近。法伊爾在26歲的年紀仍舊混迹于埃爾切的現實情況足以表明不是每個用這種方式踢球的人都可以成為皇馬10号。埃爾切進攻套路十分簡單,隊内僅有的兩個靠譜一點的攻擊手是幾乎包打中前場的維克多·羅德裡格斯和法伊爾,由于前者本賽季遍地馳援,法伊爾實際上成為了埃爾切唯一的進攻核心。這使得他看起來相當不錯的資料一旦從效率角度上分析,就會顯得相當蒼白。

以長傳為例,哈梅斯每90分鐘總共嘗試長傳數為4.6次,到位的能有3.1次,成功率達到了67.4%,而法伊爾盡管準确的長傳達到了3.8次,但這是建立在多達7.3次的長傳嘗試基礎上的,準确率僅僅52.1%——這是什麼概念呢?

除後衛、門将之外,西甲本賽季出場達到25次且每90分鐘長傳數達到2次的共有20人,排除掉其中場均上場時間不足60分鐘的3人,在剩餘的17名主力球員中,法伊爾的長傳成功率排在……倒數第二……唯一比他長傳更不靠譜的是西甲老油條皮蒂,在這位33歲老将的統領下,格拉納達到目前為止僅打進21球,積分榜倒數第二,一隻腳已經踏進了西乙大門了……

與此同時,别看二人利用傳中實施制造關鍵傳球的比例相差不大,但一個是在沒有突破能力的情況下,硬是靠腳法提升傳中品質進而實作的成績;一個是動不動拉到邊路無奈之下起一腳傳中試試手氣的結果。

兩人同在西甲傳中榜上排名前列:哈梅斯每90分鐘2.2次排名第四,法伊爾1.9次排名第6。粗看上去差距沒那麼大,但這隻是精确傳中的統計,如果計算成功率的話,法伊爾和哈梅斯的差距就會瞬間得到凸顯:哈梅斯失敗的傳中每90分鐘是4.4次,而法伊爾則是5次,兩人的傳中成功率是33%對27%。千萬别小看這6%的差距,須知傳中本身就是一種相當激進的傳球方式,求的是進球而非控球,其成功率的差距某種程度上是和進球機率直接挂鈎的。“納不傳”和“瓦不射”傳中品質差距夠大了吧?猜猜這二人自09-10賽季至今的傳球成功率差别是多少?也就是4%而已。

說白了,單就傳球而言,哈梅斯基本上走的是和這個可能絕大多數人都根本不認識的法伊爾同樣的路數,即喜愛長傳并強化長傳的重要性、依靠傳中而不依賴傳中的方式來幫助球隊進攻,決定二人差距的是傳球本身的品質。你甚至沒法從球員腳法之外的其他方面去解讀這種差距,或者說這根本不是教練戰術能夠提升的效率範疇。

但就是這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差距,決定了二人身價和影響力的不同。順便說一句,法伊爾和哈梅斯一樣偏科嚴重。作為一名長期打前腰且時常遠射的球員,此人并不符合一般右腳中場多能左右開弓的特點,在本賽季的30次射門中,此人隻有3次是用左腳完成的——很難說這個略有些小的樣本能夠完全反映出法伊爾的左腳能力真的就這麼糟糕,但起碼假如我們隻說傳球的話,哈梅斯的左腳要比法伊爾的右腳厲害多了。

結語

某種程度上講,哈梅斯可以被視作安切洛蒂教練生涯的又一點睛之筆,或者說,是安切洛蒂又一次完美展現了自己的拿手絕活:我們都知道安胖曾經祭出過讓人拍案叫絕的“4個10号”,甚至連意大利教頭本人對此都頗有些得意。然而細細想想,皮爾洛、西多夫、魯伊·科斯塔和裡瓦爾多4人實際上沒有一個打的是我們常說的經典10号位,安胖與其說用了4個10号,倒不如說完美的改造了4個10号。

是,他曾經帶過齊達内、魯伊·科斯塔和卡卡這樣的标準前腰(盡管風格不同),但不可忽視的是,他對10号球員的了解确實與衆不同。哈梅斯就是這樣一個被他從前腰位置上拽回到中前衛、邊前衛的成功典範(無論其出道時打過什麼位置)。鑒于皇馬夏天可能還會出現重量級中前場引援(比如博格巴),再度洗牌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已經完美适應新位置(實際上除了後腰他打遍了整個中場)的哈梅斯,完全可以在可能出現的新陣型中占據一席之地,他當然有缺點,但它也有足夠的資本,回到題目當中去:一腳鮮,吃遍天。

(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