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抱緊他的大腿,巧搭銷售順風車!

作者:中國三農報道

賣菜如何才賺錢?好的品種,科學的生産,廣闊的銷售管道……其實,不用這麼複雜也可以。北京房山南河村張慶通過”搭順風車“簡單一招來緻富增彩!從種植技術指導員一路努力到公司總經理,打出了品牌,帶動了鄉親們緻富。

抱緊他的大腿,巧搭銷售順風車!

2009年,22歲的張慶離開自己就讀的高校,回到了家鄉房山,在南河村做起了農業種植技術指導員。經過幾年付出,現在已經從一名打工者成長為公司的總經理,管理着300多名員工,深耕蔬菜種植、加工産業領域。

深入基層 發現問題

張慶學的是市場營銷專業,同專業同學大多選擇了去城裡的公司上班。而他卻一頭紮進農村,擔當起一名植保員。那個時候企業還是種植為主,沒有深加工。而植保員一般做一些田間的檔案、檔案,整理一些國家标準,指導農民,嚴格要求控制農藥、肥料的使用。

他漸漸發現,靠傳統的勞動密集做農業已經沒有競争力了,還應該在技術層面有所突破。

抱緊他的大腿,巧搭銷售順風車!

【張慶】:“很多農民一般隻看到眼前,不會太全面。跟風比較嚴重,對施肥用料和市場沒有考察。我覺得這就是問題,一個是盲目跟風,一個是用藥用費不科學"。

面對困難,張慶勇敢站了出來,開始了改革試驗。他從新引進種苗開始,還把小地塊變大地塊,引進太陽能實體防蟲設施,對優質地塊責任到人。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第一個收獲季畝産就實作增産30%。

思想超前 搭順風車

相對于周圍的傳統農民,張慶和公司的想法都有些“超前”。傳統的生産方式隻能聽天由命,價格高低變幻,農民的收入也不穩定;而張慶發現如果能和大餐飲公司簽訂合同,供貨、價格、行情都會得到保障。2009年,公司參加了國際快餐巨頭——麥當勞的二級供貨商競标,張慶就是公司競标小組組長。

麥當勞叔叔看起來平易近人,可選擇供貨商的時候還是相當挑剔的。他們會派人來基地,檢查土地、水、農藥,确認全部達到标準後才允許參與競标。

為了達标,張慶去北京農業職業學校聘請專業人才、去客戶的工廠學習品質要求,去咨詢第三方認證企業。他從零起步,組建新的15人攻關小組,先後完成了基地無公害認證、新品種引進培育、水資源節約灌溉,實體蟲害防治等。

【張慶】:"正好趕上招标機會,想嘗試一下,壓力還蠻大。很多不懂,就去問同學和學校老師;在技術,主要人力方面薄弱,我就從身邊好朋友下手(國小、國中同學,本村或旁村的,不管是不是學這個專業的),都拉來跟我一起幹,我就跟他們講前途,也不說多苦。那個時候也蠻難的,幾乎三地個月吃住都在基地"。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公司競标成功,跻身為2010年度麥當勞生菜二級供貨商,公司也由此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升造一級 造福農民

跟麥當勞公司簽的供貨合同可是個大合同,張慶公司自有基地已無法滿足訂單需求量,就必須擴大規模。張慶鼓勵農戶加入他們的蔬菜種植大軍中,由公司提供種苗、農藥、肥料,然後按市場保護價收購。這麼優厚的條件一出,農戶紛紛加入。不過怎麼讓這些菜農都達到公司要求的标準呢?

【張慶】:"剛開始農戶覺得種出來的菜感官上、食用上沒問題就沒問題。我就得慢慢引導,不僅感官,要從化驗上,不管是農殘、藥殘,包括新鮮度标準要統一的。從蔬菜的種植到采收,整個第一季度的整個過程都在影響在滲透"。

通過這樣的努力和嘗試,張慶既完成了訂單生産,又讓農民學到了技術,再由這些菜農傳導給千家萬戶。在公司輻射帶動下,周邊的鄉村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已成為房山區蔬菜産業的最大農業種植闆塊。

抱緊他的大腿,巧搭銷售順風車!

解決了蔬菜供應的難題,張慶又帶領公司積極投入蔬菜深加工項目。他們與外資企業強強聯手合作,建成現代化蔬菜深加工流水線一條,從麥當勞二級供貨商轉變為一級供應商,把基地種植出來的蔬菜直接加工成成品,再配送到麥當勞配送中心。

【張慶】:"以前,做二級供應商,相當于把毛的蔬菜供給其他的加工廠,他們加工後供給麥當勞。我們做一級供應商,自己加工,以自己名義直接賣給企業,相當于一個提升。從農業到工業,其實做加也是一個雙重保護(這就是産業的融合)"。

張慶不斷開發新客戶,先後與北京吉野家、一品三笑、老家肉餅等快餐企業開展合作,建立了牢固的業務關系,實作每天供應20多噸蔬菜的規模,為南河村蔬菜産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止北京 走向全國

近年來,快餐市場蓬勃發展,公司也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中迅速壯大,提供了300多就業崗位,實作年加工蔬菜3000多噸。張慶也擔任起公司總經理。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張慶沒有原地踏步,他還在不斷學習,在擴大經營的路上,張慶又發現了新的問題。

【張慶】:"随着客戶不斷擴大,不僅僅在北京天津,要到河北到山東,你的鮮切蔬菜保存期限不僅僅要在三天,要達到客戶的要求就要到五天、六天、七天,同樣的品質同樣的口感,為了達到市場的需求,你就要不斷創新和改變。我覺得企業必須要打破傳統的理念是做事,要讓客戶看到你的不同"。

抱緊他的大腿,巧搭銷售順風車!

解決鮮切蔬菜保存期限的技術瓶頸,自己閉門造車顯然是不行的,必須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于是,張慶踏上了考察學習的道路,對鮮切蔬菜進行系統研究。

【張慶】:"我想到日本學習,将來超越他。雖然現在存在差異,比如日本做事認真态度和精細化管理。就拿蔬菜沙拉說,擺在面前,他們精細化更高,幾乎每一朵菜形狀大小幾乎一樣,但是咱們國内的産品比較粗糙,而且從色澤搭配,他們都很講究營養,包括保存期限,人家可能達到72或更長的時間"。

張慶希望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嘗試,能把國際先進技術帶回國内,讓有着咱中國制造品牌的農産品賣得更遠。

實際上,張慶的朋友經常勸他換個行業,但都被他拒絕了。張慶覺得,人活着就是一個不斷修行的過程。在沒有成功的時候,是别人在度你,而你成功了就應該想辦法去度别人。張慶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鄉親們能夠走上緻富的路,也希望通過整個團隊的努力,讓中國制造的生鮮農産品被更多人認可。

【小編結語】:張慶身上有着青年人寶貴的品質,拼搏、創新、向上。不過,光有心不行,還得有支撐的動力,那就是技術。張慶幾次的成功,都緊緊抓住技術革新這個關鍵。而且,做銷售就要像張慶這樣,從一條線帶出一大片,這樣才能在發展中越做越大。未來的農業不僅僅是賣農産品,更多的是銷售現代技術創造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