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規模最大、儲存最好的清代王府-喀喇沁親王府博物館

00

規模最大、儲存最好的清代王府-喀喇沁親王府博物館

喀喇沁王府原稱“喀喇沁旗右翼旗王府”,是清朝貢親王的府地,是蒙古族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貢桑諾爾布的故居,現已被辟為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位于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王爺府鎮,始建于清代康熙十八年(1629年),是内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築規模最大,規格等級最高,現狀儲存最完好的蒙古王府,展現了地區特色和民族宗教特點,代表了清代官式建築的基本風格,具有重要的曆史、文化、科學價值,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王府原占地面積300餘畝,房屋490餘間,整體建築宏偉壯觀,布局嚴謹,體系龐大,結構精巧。前後共五進院落,主體建築有大堂、二堂、儀廳、大廳和承慶樓。中軸對稱,東西兩側是跨院,又由若幹小四合院構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門相連。西院為政治活動、宗教祭祀場所,建有廟宇、祠堂、客廳、議事廳、書齋、練武場。東側為生活區,有戲樓、王爺和福晉的卧室、倉庫、膳房。王府的後面是花園,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園林式。花園内有院落及房舍,有老爺祠、馬王殿、土地祠,還建有戲樓、花窖和養鹿場。園内有造型各異的涼亭,低欄平橋,潺潺流淌的泉水,環繞着疊石聳立的假山,一派江南園林景色。王府門前有數棵古榆,廣場屹立着一字排開的十三座敖包。府内堂舍丹青鬥彩,樓閣雕梁畫棟,花苑姹紫嫣紅,桦柏巍然參天。整座王府,肅穆古雅,氣勢恢弘。

喀喇沁親王府曆經三百多年風雨,東院已蕩然無存,西院也僅存不多,後花園早已消失,僅主體建築儲存下來。1997年以來,地方政府投入巨資進行搶救性保護性維修,恢複了中軸區和東西跨院古建築的原有風貌,複建照壁、垂花門等。恢複後的親王府有府門、轎廳、回事處、議事廳、承慶樓、書畫廳、揖讓廳、書塾、福晉房間等建築,并舉辦有“喀喇沁親王府複原陳列”、“清代内蒙古王府曆史陳列”等大型展覽,被文博專家譽為中國最大的蒙古王府博物館,也是國家aaaa級景區。

喀喇沁旗王府先後有十二代蒙古王爺在此襲政,貢桑諾爾布是喀喇沁旗最後一代王爺,他緻力改革,推行新政,興辦教育,興辦實業,訓練軍隊,創出了内蒙古地區“五個第一”。第一個辦學堂—崇正學堂;第一個辦女學堂—毓正女學堂;第一個派留學生;第一個辦報紙;第一個辦郵電。辛亥革命後,他毅然贊成共和革命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表現出高度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氣節。1912年,他出任民國政府蒙藏院總裁,成為蒙古王公中的領袖人物,長達十六年之久。貢桑諾爾布是蒙古民族近代史上重要的開拓者,也是赤峰及東蒙地區近代史中最為著名的曆史人物。是以,走進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仍可見到貢桑諾爾布在這裡生活過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