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清代王府-喀喇沁亲王府博物馆

00

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清代王府-喀喇沁亲王府博物馆

喀喇沁王府原称“喀喇沁旗右翼旗王府”,是清朝贡亲王的府地,是蒙古族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贡桑诺尔布的故居,现已被辟为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王爷府镇,始建于清代康熙十八年(1629年),是内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现状保存最完好的蒙古王府,体现了地区特色和民族宗教特点,代表了清代官式建筑的基本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府原占地面积300余亩,房屋490余间,整体建筑宏伟壮观,布局严谨,体系庞大,结构精巧。前后共五进院落,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仪厅、大厅和承庆楼。中轴对称,东西两侧是跨院,又由若干小四合院构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门相连。西院为政治活动、宗教祭祀场所,建有庙宇、祠堂、客厅、议事厅、书斋、练武场。东侧为生活区,有戏楼、王爷和福晋的卧室、仓库、膳房。王府的后面是花园,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园林式。花园内有院落及房舍,有老爷祠、马王殿、土地祠,还建有戏楼、花窖和养鹿场。园内有造型各异的凉亭,低栏平桥,潺潺流淌的泉水,环绕着叠石耸立的假山,一派江南园林景色。王府门前有数棵古榆,广场屹立着一字排开的十三座敖包。府内堂舍丹青斗彩,楼阁雕梁画栋,花苑姹紫嫣红,桦柏巍然参天。整座王府,肃穆古雅,气势恢弘。

喀喇沁亲王府历经三百多年风雨,东院已荡然无存,西院也仅存不多,后花园早已消失,仅主体建筑保存下来。1997年以来,地方政府投入巨资进行抢救性保护性维修,恢复了中轴区和东西跨院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复建照壁、垂花门等。恢复后的亲王府有府门、轿厅、回事处、议事厅、承庆楼、书画厅、揖让厅、书塾、福晋居室等建筑,并举办有“喀喇沁亲王府复原陈列”、“清代内蒙古王府历史陈列”等大型展览,被文博专家誉为中国最大的蒙古王府博物馆,也是国家aaaa级景区。

喀喇沁旗王府先后有十二代蒙古王爷在此袭政,贡桑诺尔布是喀喇沁旗最后一代王爷,他致力改革,推行新政,兴办教育,兴办实业,训练军队,创出了内蒙古地区“五个第一”。第一个办学堂—崇正学堂;第一个办女学堂—毓正女学堂;第一个派留学生;第一个办报纸;第一个办邮电。辛亥革命后,他毅然赞成共和革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表现出高度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1912年,他出任民国政府蒙藏院总裁,成为蒙古王公中的领袖人物,长达十六年之久。贡桑诺尔布是蒙古民族近代史上重要的开拓者,也是赤峰及东蒙地区近代史中最为著名的历史人物。因此,走进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仍可见到贡桑诺尔布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