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溫情救助,讓“窩棚”老人“回家”

溫情救助,讓“窩棚”老人“回家”

“感謝檢察機關的關心,我一定會照顧好我父親的生活!”10月29日下午,南京浦口區檢察院邀請3名聽證員以及民政部門、社群從業人員,對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被害人家屬司法救助進行簡易公開聽證,當場将5萬元司法救助金交由社群代為保管和發放,用于改善老人的生活。老人兒子承諾司法救助金會全部用于老人,不會再讓老人住窩棚。

溫情救助,讓“窩棚”老人“回家”

今年9月,浦口區檢察院在梳理相關案件時發現,一起2016年交通肇事緻一人死亡的案件中,雖然肇事者已被判刑,但被害人家屬吳有平(化名)至今未能拿到一分錢賠償。檢察官決定進行實地走訪,了解他目前的生活狀況。

溫情救助,讓“窩棚”老人“回家”
溫情救助,讓“窩棚”老人“回家”
溫情救助,讓“窩棚”老人“回家”
溫情救助,讓“窩棚”老人“回家”

當檢察官在村委會從業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一處江灘堤壩上,艱難地滑下近七十度的陡坡,走過一條被河水淹沒的土路,在一片灌木叢中找到吳有平的住處時,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吳有平獨自住在由牛棚改搭的窩棚裡,窩棚内光線昏暗,沒有自來水,沒有廚房,也沒有衛生間,緊挨着豬圈,要想外出隻有爬陡坡這一條路。在與吳有平的交談中,檢察官了解到,老人今年75歲,因患腦梗腿腳行動不便,多次摔倒受傷,沒有固定收入來源,平時一鍋白粥就鹹菜可以吃兩三天,兒子、兒媳每隔幾天會送點飯菜過來。當檢察官詢問老人平時怎麼和别人聯系時,老人拿出一個已經無法開機的手機,不好意思地說自己也不會使用;當檢察官詢問為什麼不去和兒子一起住時,老人眼角濕潤了,“我不想離開和老伴一起生活過的地方……”

溫情救助,讓“窩棚”老人“回家”

改善老人的居住環境和生存狀态刻不容緩。浦口區檢察院決定主動對吳有平進行司法救助,幫助老人辦理申請手續。辦案檢察官多次前往窩棚,耐心開導老人解開心結,勸說其搬離江灘,最終老人同意搬去與兒子共同生活。

溫情救助,讓“窩棚”老人“回家”

由于老人兒子經常在外打工,老人在家也無人照料,辦案檢察官召集所在街道民政和社群人員召開專題協調會,圍繞如何保障老人正常生活、關愛老人身心健康、合理使用和發放救助金等問題共同會商關愛與救助方案,最終商定由檢察院負責申請司法救助金,監督救助金的使用,定期對老人進行回訪;由社群做好司法救助金的發放監管工作,確定發放的司法救助金真正用在老人身上,同時安排社群人員經常走訪關心,幫助老人更好地融入社會;由民政部門給予适當補助幫扶,并協調相關社會組織,對老人進行居家養老幫助。

司法救助,絕不僅僅是發放救助金了事,而是要實實在在地解決群衆面臨的困難。浦口區檢察院将加強對刑事案件被害人中困難群體的關愛救助,落實新時代檢察理念,變被動救助為主動救助,根據需要提供經濟幫扶、身心康複、法律支援等多元救助,幫助困難群衆及其家庭走出困境,重燃生活的希望。

文字 | 雷婷婷 丁娴

圖檔 | 韋俊濤 段世劍

編輯 | 丁浩然

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檢察院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凝心聚力、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