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過《劍雨》的朋友都記得裡面的一句台詞:
“我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
堪稱經典的台詞,人物設計以及打鬥場景。但是經過《劍雨》之後,我卻再也看不到有如此好看的經典武俠電影。

電影中的人物設計這一點就非常吸引人,讓人感覺極度的真實。
雖然每個人都跟随黑石,做一些類似“強盜”的勾當,但是每個人的内心卻是另外一幅景象。每個人都懷揣着不一樣的“夢想”。
曾靜,厭倦了之前的刀槍劍雨,早有想退隐的想法。當他們破門而入張海端府上搶奪羅摩遺體的時候,就已經為以後的日子做好了準備。是以當黑石一夥人得手的時候,“曾靜”立刻抱着羅摩遺體遠離了黑石隊伍。
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雷彬。
他也是隐藏在市井中的高手。
最觸動人心的鏡頭是,雷彬在屋頂涼面條。但是看到黑石發出的信号後,立刻跳下屋頂。
但是他沒有立刻跑去回合,而是走到熟睡妻子的身邊,對妻子說:
“等這件事辦完了,我們就去其他地方,開個面館。”
彩戲師同樣是想要将“戲法”的技藝提升得更好,隻不過他分不清事實和虛幻的差別,有一點走火入魔了。
《劍雨》中每一個人物角色的塑造都讓人眼前一亮,可以說,《劍雨》在人物的設計上是達到了巅峰的。而且“黑石”這個角色,雖然他的武功極高,但是确實一個太監。他太渴望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了。
而羅摩遺體正好可以幫助他實作這個願望。
《劍雨》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雖然是在一個團體中,但是想法不同,最後還是會分道揚镳。
其實《劍雨》這部電影更加貼近于生活。
我們自己在工作上班,但是每個人都各自懷揣着自己的夢想,懷揣着自己的理想。但是電影中的“黑石”,就像是我們想要逃脫卻又逃脫不了的枷鎖。每個人都困在這個枷鎖裡面,電影的最後,曾靜和江阿生打破了“黑石”這個枷鎖,他們最後一塊回家,開始了新的生活。
但是我們在現實中呢?怎麼樣才能夠打破這樣的“枷鎖”?
或許,在現實中禁锢我們的枷鎖有很多,但是我們不能夠把自己的心給禁锢住。
就像電影《劍雨》中的曾靜和江阿生一樣,他們想要擺脫這樣的枷鎖,想要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他們選擇了隐忍,選擇了隐居于市,選擇了去換一張臉生活。
換臉這個橋段,也是印證了他們想要過上正常生活的決心。但是好日子不久,他們依舊被羅摩遺體這個武俠世界中最大的欲望所吞噬。
于是,他們為自己的性命,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戰。
現實中我們同樣是為羅摩遺體這樣的欲望所禁锢,可是不論是哪一種欲望,最後總有方法解開這樣的欲望,總會将欲望變成一種嗤之以鼻的東西。
就像電影中,他們雖然有羅摩遺體,但是卻不打算利用它一樣。
電影《劍雨》真的給人的觸動很大,至今我覺得沒有任何一部武俠電影能夠超過《劍雨》。
是以,《劍雨》之後,再無武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