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而煮#:為什麼我總是反複腹脹?
藥膳食療對症才有效果,什麼樣的膳食适合您?有興趣了解個人體質和擷取相關飲食起居指導的朋友,趕緊訂閱每日一膳南方号,掃一掃文末“為您而煮”的二維碼,讓專家幫你量身定制養生建議吧。
今天第一期“為您而煮”收到的是李女士的申請,她常年被腹脹嗳氣困擾,看看醫生怎麼說。
讀者自訴:
李女士:35歲,來自青島、現長居廣州。
主訴:3年前剖腹産後出現反複腹脹、胃脹。自覺“肚子總是有氣泡、水泡一樣”,經常嗳氣、打嗝、排氣,還泛酸水。多吃了蝦蟹等海鮮後會加重。

胃口:一般;常口苦、口酸。
大便:1天1次,但感覺拉不幹淨;做過痔瘡手術但症狀無改善。回青島時,大便改善明顯。
睡眠:一般,因照顧小孩,易醒,醒了能再入睡。
月經:正常。
其他:喉嚨有異物感,經常感覺有氣上沖咽喉;勞累後容易腰痛。
既往病史:慢性淺表性胃炎。
舌象:舌暗紅,尖紅,舌邊齒痕,苔中根部白厚膩。
中醫分析:
李女士的情況是屬于典型的脾虛氣滞濕困。就像十字路口的交通擁堵,車流量太大了,局部的行車緩慢,就會出現胃脹、腹脹的症狀。
(1)嗳氣、打嗝、排氣都是身體自救的表現,就像交警來了,在路口疏導一樣,脹的症狀就有所改善。
(2)蝦蟹等海鮮都是高蛋白食物,不易消化,會加重擁堵,症狀随之加重。
(3)交通擁堵久,尾氣聚集不散,在人身上就表現為口苦、口酸,甚至還會引起咽喉不适;
(4)青島雖然也是沿海城市,但濕氣不如廣州,脾胃運化稍好,故症狀能有所緩解。
是以,李女士的起居、飲食關鍵還是在于健脾、理氣、化濕。具體怎麼調理,請明天繼續留意【每日一膳】欄目的内容。
今天就推薦一款适合李女士,也适合廣大脾虛氣滞、濕困人群飲用的湯水——
今日推薦——魚尾祛濕湯
材料:草魚(鲩魚)尾1條,扁豆30克,眉豆30克,薏米30克,陳皮1瓣,生姜數片,食鹽、花生油适量。
制法:
(1)眉豆、扁豆、薏米用清水提前浸泡6個小時,洗淨備用;鲩魚尾洗淨瀝幹;
(2)熱油起鍋,放入生姜爆香,再放入鲩魚尾香煎至金黃色後,加适量開水,大火燒開,煮至魚湯變奶白色;
(3)最後将扁豆、眉豆、薏米、陳皮一同加入鍋内,中火煮30~40分鐘,調味即可食用。
欄目特約養生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
專家點評:草魚(鲩魚)味甘性溫,無毒,肉嫩而不膩,營養豐富,具有暖胃和中、開胃滋補的功效。陳皮能芳香燥濕,薏米淡滲利濕,扁豆健脾化濕,眉豆益氣健脾,再以生姜去魚腥。六物合用,讓本湯品可以健脾補中、散寒化濕。本膳食尤其适合濕氣重而見身困疲倦、舌苔厚膩的人士食用。
禁忌:本品祛濕之力較強,有身體消瘦、大便幹結、五心煩熱、夜睡盜汗等陰虛症狀的人士慎食。
本期當值醫生:
張曉軒,主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後。廣東省體質健康管理學會委員。師從楊志敏教授、柳長華教授、呂英教授、吳萬垠教授。擅長:兒童體質、孕前孕後以及各種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中醫調理;各種症狀的亞健康狀态如失眠、痤瘡、便秘、易疲勞、易上火、易感冒等調治。
出診時間:星期一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研修樓七樓健康調養門診)
“每日一膳”欄目由南方日報攜手廣東省中醫院聯合推出,根據時令,每天為讀者奉上一道或湯、或菜、或茶的養生膳食。掃一掃二維碼,可上傳養生菜式參與“粉絲靓菜”評選,或請專家團隊為您私人定制養生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