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聯考普通類平行第一段專業分數揭曉,結果頗讓人意外,五六所獨立學院最低投檔分數線殺入了100強。同濟大學浙江學院646分的最低投檔線,甚至超過了武漢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的最低投檔線。而四川大學錦城學院(637分),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614分),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631分),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609分)等,也都遠超過原來一些一本院校的最低投檔線。(7月19 《中國青年報》)
所謂獨立學院,是指實施大學以上學曆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财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大學學曆教育的高等學校,也就是社會上俗稱的“三本”。因其高昂的學費、良莠不齊的教學品質,獨立學院在社會上一直備受争議,甚至其畢業生在求職招聘上也被打上了莫須有的标簽。但是這些獨立學院創紀錄式的高分除了讓人大跌眼鏡外,更多人在為這些高分考生唏噓之餘,困惑原本位于第二批次招生的獨立學院何以受到了高分考生的青睐?
衆所周知,近年來大學批次合并一直在如火如荼得上演。早在2015年,浙江就合并了第二、三本,而今年浙江聯考志願填報制度更是率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采取了“不分批次,專業平行投檔”,之前的分批次錄取原則不再适用于今年的志願填報。這也使原本位于第二批次錄取的獨立學院,有機會和原來的一本高校一起競争,繼而出現了獨立學院碾軋名校的情況。
獨立學院碾壓名校的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一場激烈的口水戰。不少人質疑聯考志願填報制度改革步子太大,将原本秩序井然的填報工作攪得一團糊塗。也有人辯稱改革的出發點甚至制度本身沒有問題,反而是這些錯填了獨立學院的高分考生沒有仔細研究院校才引發的惡果。但是,更多人還是将這遺憾的結果歸咎于首次施行的志願填報制度。
首次施行,不論是誰都沒有經驗,也無法預料到會産生如此大的偏差。批次合本是好事,至少為那些敢于進取,卻受困于“出身”的獨立院校提供了和名校競争的直接舞台。其次日益激烈的院校競争還能倒逼一些高校提高辦學水準,增強教學品質。
反觀那些高分上“三本”的學生,600多分的聯考成績,擁有非常強的學習能力卻在志願填報上折戟,僅僅是因為首次實施的填報制度,怎麼都說不過去。筆者認為他們對志願填報工作的輕視和疏忽同樣難辭其咎。雖說今年不再明确劃分批次,但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要想查到近幾年的投檔分數和具體排名并非難事。如果在志願填報之前他們做了充足的研究和咨詢,何以會出現這樣的纰漏。聯考分數固然重要,但是志願填報也不容忽視。
什麼分數上什麼學校,分數高的學生上名校,分數低的學生上“三本”,本就沒有這樣的規定,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一定比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優秀也難以一概而論。但是這次出現的遺憾結果卻是大家都不願看到的,不過這或許是對聯考改革的一次品質評估,試驗之餘也是在提醒相關部門在開啟聯考改革的同時,也要兼顧預防措施的跟進,莫讓類似事件重演。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