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小編将談論兩位參與歐洲杯的切爾西球員,一是對陣葡萄牙有進球的凱·哈弗茨,二是已經鎖定出線的意大利的中場核心若日尼奧。
先講凱·哈弗茨,雖然德國在陣容上看不及大熱門法國,不過以球員特性和能力都已經十分完整,較為可惜的是主教練勒夫的思維和布局,不論是上場對陣法國還是第2輪對陣葡萄牙,勒夫都将凱·哈弗茨放在一個右翼位置,當然位置是次要的,戰術内容和球員之間點配合才是重點,然而上場對法國的時候凱·哈弗茨入局慢,走入禁區的時機亦拿捏得不夠準确,相反在對陣葡萄牙時就得到了明顯改善,亦成功制造到進球機會。
不過如果要将凱·哈弗茨的能力發揮得更為完整,個人認為應該将前者和塞爾日·格納布裡之間的位置互換,更能将凱·哈弗茨利用身高優勢發揮出來,于前場迎高球及支點停球,加上他将能在禁區内獲得更長時間,射門冷靜的特質将會發揮得更顯著。
至于若日尼奧,即使在國家隊缺少了坎特的保護下依然有好表現,交出的資料同樣與在球隊時一樣悅目,不可否認的是一直有為數不少的切爾西球迷對于若日尼奧存在偏見,稱呼他為“舒服哥”,甚至大膽認為比利·吉爾摩可以直接取代若日尼奧,即使成功奪得歐冠冠軍亦無助對若日尼奧的偏見,更有指他在歐冠決賽零表現,種種留言實在令人苦笑無聲。
本人一直認為沒有球員是完美的,強如姆巴佩及哈蘭德都有自身的缺點,而本着球員的位置隻要主帥運用戰術配合加上其他隊友的特質再作彌補或加強就已經足夠了,秉承“得大于失”作為宗旨,而無疑若日尼奧亦可以說是相當符合當中目标的,場上提場、方向性引導進攻、控制節奏、小範圍技巧制造空間突破、站位遮線,以上通通齊備,尤其是在遮線方面的表現最容易被球迷所忽視,歐冠決賽部份球迷認為若日尼奧沒有什麼表現,但其實他做了很多站位遮線的工作,令曼城中場不能夠輕易作出長傳或穿透性傳球精準交到前場快攻,但總是将他回追速度慢或者錯失攔截時機被人打身後的缺點無限放大。
其實切爾西球迷們理應面對現實,當坎特經曆多任主帥洗禮後都被注入了參與進攻的工作,對後腰的定義和特質都已經有所不同,再者縱觀其他列強球隊的中場,傳控戰術都已經大行其道,敢問這堆對若日尼奧存在偏見的切爾西迷們,在現今主打傳控體系之下有沒有一位中場球員的能力是比起若日尼奧更能勝任,而且價錢又相當得宜能夠買到?小編本人期待你的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