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8日起,與時間簽訂12年之約的《大魚海棠》終于上映,盡管業界對影片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畫風唯美和音樂動人不置可否。先導音樂《大魚》(周深)和《在這個世界相遇》(陳奕迅),一經釋出就出現各種翻唱和演繹。此外,《大魚》中還有哪些唯美的音樂是被你錯過的呢?
看過早期《大魚海棠》動畫的人應該對這首曲子不會陌生,或者說二者共同建構了人們對《大魚》的記憶與想象。《遙遠的旅途》是由日本吉田潔先生創作的,凄美悠揚的曲風仿佛瞬間帶你進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吉田潔所在的pacific moon(和平之月)公司,專門制作new age和world music,融合民族和世界、東方樂器和西方配樂的典型效果創造屬于和月風格的作品,公司99%以上的專輯都用一個漢字來作為專輯的名稱,顯示了專輯本身的特點和音樂人的風格。
大魚海棠中亮相的東方樂器,你發現了嗎?
嗚嘟
嗚嘟,即陶笛。和埙同為陶土樂器,不同的是它是通過哨口發聲(埙和笛箫的發音需要口風)。鲲吹奏的嗚嘟屬于最簡單的一種,音域較窄,類似于現在的6孔陶笛。日本宗次郎先生是享譽全球的陶笛大師,經典作品是在古天樂版《神雕俠侶》裡演奏的《故鄉的原風景》。國内能演奏陶笛的人很多,但創作型陶笛大師寥寥無幾。最具影響力和民族器樂特色的當屬周子雷,郭楊。此外《千年風雅》《風之大地》《森林狂想曲》等也深受初學者喜愛。
2. 箜篌
鳳首箜篌,緬語稱Saung-Gauk(桑柯),意為彎曲的豎琴也稱作緬甸豎琴或彎琴,起源于古代緬甸的一種彈弦樂器,後流傳東南亞一帶。鳳首箜篌以琴頭飾有鳳首而得名。裝飾華麗,音色柔潤。隋唐兩代曾用于天竺樂和骠國樂中,民間較少流傳使用。20世紀3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制作鳳首箜篌,并将其用于民族樂隊中。
3. 鼗鼓
鼗(táo)鼓,俗稱撥浪鼓。非常古老的漢族樂器。長柄,鼓身兩旁綴靈活小耳,執柄搖動時,兩耳雙面擊鼓作響。鼗鼓藏語稱“紮瑪如”,與金剛鈴一樣,均為修密法者的随身法器。使用時,手握中間凹處,搖擺出聲。鼗鼓可以用多種質地的材料制作,鼓面多以牛皮或羊皮蒙制而成,鼓架多用頭顱骨、木料、象牙作成,鼓面蒙皮。
這些美好的聲音,願他們不止活在電影裡、想象裡、記憶的空白裡。
歡迎加入世界音樂公衆号興趣小組:iworld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