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RFID标簽植入技術逐漸興起

patrick paumen 從不會擔心忘記帶鑰匙而被鎖在自己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門外。因為他現在已經再也不需要鑰匙了。如果要開門,他隻需要在門前搖晃下手臂,通過射頻識别技術,門鎖就自動打開了。

在國外,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流行在自己皮下的脂肪層種植電子鑰匙,這名 32 歲的荷蘭 it 工程師就是其中之一。

RFID标簽植入技術逐漸興起

paumen 在自己的皮下種植有好幾個電子射頻晶片,包括手背和手臂。不同的電子鑰匙有不同的功能,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門鎖、解鎖汽車、上班的工卡,都隻需要揮動手掌或手臂。他還打算把自己的電子名片注射到皮下,包括姓名聯系方式等資訊,到時候商務合作,就算自己沒帶手機,也隻需要把手臂伸出來給帶有 nfc 功能的智能手機碰一下就行。

其實皮下電子鑰匙種植技術原理和大家食堂飯卡類似,都是 rfid 晶片,隻不過做的更小,并且用特殊材料包裹,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這種 rfid 晶片相容性很強,除了帶有 nfc 的智能手機,正常門禁讀卡器、門鎖讀卡器,都可以通用。

RFID标簽植入技術逐漸興起

入住飯店

以後就裸體出門,也能正常上班回家,再也不用帶鑰匙或者手機這種身外裝備。paumen 表示,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多了。每次去停車場,他隻需要放下車窗,伸出手在讀卡器那裡晃一下,就能順利把車停到車庫。

除了适用廣泛,rfid 的另一個優勢是無源特性,不需要電池就能工作,當其與讀卡器接觸,rfid 通過電磁感應獲得能源再來與讀卡器傳輸資料,是以一次注射,永久可用。

為了推廣自己的「完美創意」,人體 rfid 公司把晶片設計得非常小巧,大概有兩顆米粒那麼長,外面通過封閉的玻璃包裹。買來套件使用者自己就能注射,當然也可以讓醫生注射,這樣感染的風險會更小。

RFID标簽植入技術逐漸興起

注射标簽

在 rfid 注射進脂肪層之後,人體會有一段時間的适應階段,據英格蘭一家紋身俱樂部的老闆 quentin inglis,「根據皮膚類型和活動習慣,電子标簽可能會移位。」inglis 也給自己注射了電子名片,因為自己經常攀岩激烈活動,标簽的位置有遷移,不過現在已經穩定下來。他已經為好幾個顧客注射了電子标簽,大家感覺這種方式很時髦。

除了能給生活帶來便捷,皮下電子标簽也能應用在醫療領域。比如癫痫病人,他們之前外出都是挂有吊牌,如果犯病周圍路人可根據吊牌上資訊聯系醫院或家人。但是如果吊牌忘記攜帶或者遺失就很麻煩,皮下電子标簽就沒有這個顧慮,對于癫痫病人,或許可通過紋身等身體标記,當發病時告知周圍路人,這裡的皮下有包含緊急聯絡資訊的電子标簽。

倡導者還希望電子标簽能普及到醫療機構,比如如果有病人要做個大手術,入院時就注射皮下電子标簽,住院期間實作準确的跟蹤與資料錄入,不可能會發生給錯的人做了錯的手術這種低級錯誤。等到病人出院時候就把電子标簽取出來。

RFID标簽植入技術逐漸興起

注射後效果

當然,皮下電子标簽也不是完美無缺。一個是倫理問題,比如癡呆病人,在其本人意識不清的情況下,向他們的體内注射電子标簽是否合适。另一個是隐私和安全性問題,電子标簽資訊可能在擁擠的商場、公交系統被黑客竊取其中的内容,之後仿制入室盜竊。

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目前全世界皮下種植電子晶片的人并不多,估計最多可能達到 3 萬人。但是皮下種植晶片的牲畜可不少,比如高端養殖場、珍稀保護動物,養殖場勞工和科學家可能會皮下種植 rfid 晶片實作身份跟蹤。是以,如果人類也享受珍惜牲畜的待遇,未來大家都把身份資訊注射到體内,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