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的最後一天,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合肥市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2016~2020)》。作為一個内地城市,合肥為何如此“迫不及待地搶占大資料産業高地”?這引發了很多人的遐想。
上升到城市戰略轉型高度
大資料是資料、圖檔、聲音、影像、傳感器信号等巨量資料的集合,被譽為資訊時代的“黃金礦”。在全球資訊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大資料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正引領新一輪科技創新。
據合肥市發改委副主任拱豔介紹,過去縱向煙囪式資訊系統和以地方、部門資訊化為代表的橫向孤島式資訊系統,“隻管自家門前雪”的資訊化管理模式已經嚴重不适應現代社會的治理需求,迫切需要打破部門割據和行業壁壘,促進互聯互通、資料開放、資訊共享和業務協同,實作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跨系統的資料交換與共享,建構全流程、全覆寫、全模式、全響應的資訊化管理與服務體系。
春節前,合肥市政府第八十次常務會正式通過了《合肥市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2016~2020)》,将大資料作為創新轉型更新的一個重要着力點,圍繞資料采集、資料處理、資料應用等關鍵環節,推進資料資源彙聚、開放、共享,努力打造區域性大資料中心城市。“合肥市已經把大資料上升到培育經濟轉型發展新動能的戰略層面。未來,需要通過發展大資料,推動社會生産要素的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持續激發商業模式創新,不斷催生新業态,培育經濟轉型發展新動力。”拱豔說。
産業發展以需求為導向
去年,合肥市通過網絡調研、統計分析和材料研究等形式,對在合肥注冊的近百家大資料及相關企業進行調研,進而基本摸清了合肥市大資料産業建設的家底。
從地域分布看,城區和開發區是合肥市大資料發展的主陣地;從發展階段看,領跑階段企業、跟跑階段企業、初創階段企業占比為29: 25:46;從産業環節看,資料應用企業分布最多,占67.9%,其次是資料處理、資料存儲和資料采集。在資料應用企業中,工業大資料應用企業占比最高,占22%。
對于“建成區域性大資料中心城市”這個目标,合肥市制定的《行動綱要》提出,以推進資料資源的彙聚、開放、共享為主線,以重大項目和龍頭企業引進為主要抓手,以需求市場的統籌開發和資料資源開放為切入點,培育一批大資料特色産業基地。
“到2020年,大資料及相關産業産值超1000億元,大資料産業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 拱豔說,“大資料發展,需求是導向,通過示範應用促進大資料發展,重點是實施一批大資料應用示範工程,提升城市運作效率。”
據了解,在具體的大資料産業規劃方面,合肥市未來在産業轉型更新方面将重點發展工業大資料、服務業大資料、農業大資料、人工智能大資料,加快培育大資料經濟增長點;在創新創業方面,建成一批大資料衆創空間,促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和新業态發展,帶動大資料産業繁榮發展;在大資料産業鍊方面,重點建設一批大資料處理基地,完善大資料産品體系,優化大資料産業布局。
今年将是關鍵一年
近一段時間以來,包括貴陽、福州、西安等地在内的全國多個城市均開展了與大資料相關的建設工作。
在合肥市發改委綜合處處長範觀兵看來,今後一段時間,大資料産業注定會進入一個井噴的時代,但全國都處于起步階段,各地的距離并沒有明顯拉開。範觀兵認為,如果不想在這個新型戰略性産業發展中落後,今年将是“撸起袖子甩開膀子幹”的關鍵一年。
據安徽省大資料産業促進會秘書長、安徽斯百德公司董事長吳鑫坤介紹,截至去年年底,合肥市大約擁有近100家大資料企業。包括國内最大的民航應用類大資料企業“飛常準”在内的不少大資料企業目前發展勢頭良好。
可以預測的是,即将出台的大資料産業發展規劃,将會就政府安排專項資金支援大資料産業發展制定相關政策。“事實上,今年已安排2000萬專項資金用于支援大資料産業發展。對大資料應用環節,将按照公益性項目或‘一事一議’的方式,加大對大資料發展投入力度。” 拱豔說。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