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心草
為龍膽科植物穿心草的全草。
秋、冬季采收,洗淨,鮮用或紮把曬幹。
生于石灰岩山坡較陰濕的岩壁或石縫中。
分布于廣西、貴州等地。
别名穿錢草、頂心風、獅子草、穿心蓮
一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光滑無毛。莖直立,黃綠色,多分枝,枝柔弱。基生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形;上中部空葉為穿莖葉,葉片圓形,直徑7-20mm,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具突出的網狀脈。
聚傘花序呈假二叉狀分枝,具多花,苞片葉狀;花萼鐘形,長5-6mm,萼筒膜質,5小齒,不等長;花白色或淡黃色。鐘形,長6-8mm,長圓狀匙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上部,與裂片互生,花藥不完全發育;子房無柄,長圓形,花柱絲狀,柱頭小,頭狀。蒴果内藏,寬長圓形,長4-5mm。種子多數,扁平,黃褐色,表面具網紋。花、果期8月。
《全國中草藥彙編》
微甘、微苦,平。
清熱解毒,止咳,止痛。用于肺熱咳嗽,胃痛,黃疸型肝炎,毒蛇咬傷。
《中藥大辭典》
"味微苦,性涼。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治肺熱咳嗽,肝炎,鈎端螺旋體病,黃疸,胸痛,胃痛,跌打内瘀,毒蛇咬傷。
《中華本草》
微甘;微苦;性涼
歸肺;脾;胃;肝經
清熱解毒;理氣活血。主肺熱咳嗽;肝炎;鈎端螺旋體病;胸痛;胃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内服:煎湯,9~15g;鮮品及治毒蛇咬傷用量加倍。外用:适量,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