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發基于以太坊的區塊鍊底層平台,秘猿科技想做共識資料時代的Oracle

開發基于以太坊的區塊鍊底層平台,秘猿科技想做共識資料時代的Oracle

秘猿科技是一家從事底層區塊鍊平台開發和共識算法研究的公司,其不久前釋出了一個基于以太坊構架的區塊鍊平台cita,其上面可以開發各種區塊鍊應用。cita的底層算法被稱為太極,這是一個許可鍊共識算法,具有高吞吐量、高容忍度、低通訊開銷、低延遲等優點。

“比特币的底層區塊鍊是公有鍊,公有鍊的問題在于效率太低,主要原因是公有鍊由全網所有節點共同控制,而每一個節點都可能是惡意節點,是以公有鍊的機制必須能夠保證在這樣的情況下系統還可以正常運作,”謝晗劍說,“從概念來說,許可鍊可以分為私有鍊和聯盟鍊,無論哪一種,網絡上每一個節點都是已知的,安全環境明顯更好,是以系統設計上可以提升效率。”

cita平台的主要用途是支援原生智能合約,同時也相容基于以太坊的輕量合約,即開發者可以在平台上開發内容不可篡改的、可被機器可信任執行的、表達任意内容的合約。目前秘猿與中國印鈔造币總公司合作了一個實驗項目,實作了一個包括出票、貼現、轉貼現、托收等操作的完整的票據系統。

“正常記錄一個交易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交易者的私鑰和區塊鍊記錄的公鑰進行比對即可,這有點類似我們登陸郵箱時系統會把我們輸入的密碼在資料庫進行比對,”謝晗劍說,“而比特币的腳本系統在記錄一個交易時,專門寫了一個程式,但是這個程式又僅僅是執行了比對私鑰和公鑰的功能。”

謝晗劍認為,并不是中本聰多此一舉,這恰恰是他作為一個傑出工程師聰明的地方。比特币在最初是一個完全沒有被驗證過的巨型試驗,當時的程式腳本最主要的目的是實作實用功能——對貨币流轉的記賬,中本聰當時可能是考慮到了區塊鍊應用的可拓展性,但是當時又沒有精力投入更多的設計,是以程式隻保留了密鑰比對功能,以提醒後人可以做更多的開拓。

區塊鍊從最初的一個分布式的資料庫,到支援智能合約,是一個類似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機的巨大飛躍。如果僅僅作為一個分布式的記賬系統,區塊鍊将無法承載商業或金融系統複雜的功能,而一旦智能合約得到普及,就可以首次突破公司的邊界,在一個特定的系統内實作商業流程的自動化。“現在這一領域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我們希望能成為共識資料時代的oracle。“謝晗劍說。

說到技術上的壁壘,謝晗劍表示,區塊鍊的底層代碼看起來像 java script,但是僅僅是看起來像而已,其實則完全不同。區塊鍊是一個交叉學科,做區塊鍊底層技術的開發,需要用到密碼學的知識,還要處理分布式計算帶來的時間延遲問題,此外,要了解區塊鍊的激勵機制還需要掌握一些金融和經濟方面的知識,目前這方面的人才仍然比較缺乏。

秘猿科技的創始人謝晗劍是以太坊下一代共識算法casper核心開發團隊成員,也是以太坊交易所雲币的聯合創始人,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 是秘猿的顧問,目前秘猿科技正在進行融資。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