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郓城:城市更智慧 生活更美好

伴随着城市建設不斷推進,城鎮化發展面臨的環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擁堵、社會治安等一系列問題困擾着整個社會,對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城市管理模式已不能适應城市發展,構築新型智慧城市勢在必行。郓城縣以被標明為全國首批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為契機,着力打基礎、拉架構、破難題、補短闆,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結合我國其它大中城市實行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模式的經驗,郓城縣開始探索建設智慧城市建設、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模式。

“東門街與唐塔路交叉路口東北角非機動車道上有垃圾箱溢滿!”“金河路發現有暴露垃圾!”行走在郓城縣的街道上,大家或許在街頭可以看見這樣一群人,他們在街上拿着手機拍拍拍,但他們拍的不是風景,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而是那裡髒了,那裡亂了,那裡路燈壞了、井蓋丢了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小事”,他們是郓城縣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的資訊采集員。

在郓城縣數字化城管監督指揮中心,碩大的監控螢幕實時顯示着遍布于城區35個攝像頭拍攝的監控圖像,各問題易發路段的監控圖像均可實時看到。

“如果說資訊采集員及執行路面巡查的車載和單兵系統是城市管理的‘眼睛’,那麼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則是整套系統的中樞,擔當着‘大腦’的關鍵職能。”郓城縣城管局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從業人員康賽對記者說。

每天早上,資訊采集員們就會拿上“城管通”手機,在工作網格内不斷巡查,路面出現破損,井蓋出現移位,有垃圾亂放……發現這些問題後,他們都會立即用“城管通”将問題向指揮中心上報,指揮中心再将問題派發到各個相關的責任機關。從發現問題到問題解決,最短的僅僅用半個小時,實作了指揮中心對城市問題的快速反映和靈活管理,其利用的gps技術和定位技術,可實作城市管理問題的精确定位。同時,其定位作用也可以對資訊采集員、城管執法人員、執法車輛等在規定區域内的工作狀況進行有效監督。“有了數字化城管系統,城市管理問題發現率提升到了95%,結案率提升到了90%,城市部件損壞現象大幅減少,基礎設施維護成本大幅降低,城市管理總成本大幅下降。”康賽對記者說。

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作為郓城縣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的一期工程,其目的是為實作城市管理智能化。目前,監督指揮中心已全面投入運作,以數字化、資訊化、智慧化手段更新城市管理模式,建設品質郓城,服務郓城市民。

“我們計劃在今年開展智慧城市二期建設,主要為智慧城管拓展提升,建立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民生方面的智慧城市建設。”康賽介紹說,“智慧城市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我們将加快其建設,完善數字化城市監督指揮中心設施,實作郓城縣城市智慧化的跨越,以智慧的力量推動新型城鎮化,着力打造江北最幹淨、最漂亮的縣城,實作‘讓城市更智慧、讓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