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軟也愛上了開源 平台化成為科技公司的必由之路

福布斯近日撰文稱,曾經的科技市場有自己的玩法,那就是通過占有獨一無二的資源來擷取強大的議價能力。不過,現在新趨勢正在逐漸瓦解這一傳統玩法,公司向平台化發展并與人才、技術和資訊生态無縫銜接才是新的成功之道。

2001年,微軟當時的ceo鮑爾默曾向開源社群開炮,他把linux系統比作癌症,認為那些使用開源資源的人本質上都是微軟業務的大威脅,他甚至力勸政府不要對開源項目提供支援。

從微軟的角度來看,鮑爾默的擔心不無理由,畢竟微軟的繁盛依靠的就是對知識産權的保護。不過,十年之後事情卻發生了大反轉,微軟自己主動開源了kinect,而當時這款産品是微軟的當家花旦。最近,該公司新任ceo納德拉更是反其道而行,公開表達了微軟對linux深沉的愛。

這一轉變雖然角度巨大,但卻符合整個科技行業的新趨勢。其原因很簡單:在一個互聯的世界中,開放終将擊敗封閉,而且沒有人能憑一己之力負重前行。是以,當下的科技公司都必須逐漸轉型為平台公司,并搭建屬于自己的生态系統,以便保持與人才、技術和資訊的緊密型。

人才生态

上世紀90年代末,麥肯錫開始關注人才的作用,它們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的作用甚至大于正确的戰略和技術,而如何招聘并留住那些出類拔萃的人才成了公司的必修課程。

不過,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分階段發展。不久之前,那些能搞定html、flash和php的程式員還是公司的最愛,但現在python和ruby才是檢驗程式員的黃金标準。而那些擅長ios和sharepoint的人才,則是某一階段的香饽饽。

以上原因讓人才平台變得越發炙手可熱。舉例來說,在upwork上,科技公司能找到各種專業人才,他們從網頁設計到市場營銷無所不能。而在toptal上,則聚集了一群業内最頂尖的開發者。

此外,開源社群也成了公司搜尋人才的好去處。舉例來說,谷歌開源tensorflow時,搜尋巨人的一位高官就表示此舉能讓谷歌拉近與全世界人才的距離。

技術生态

此前,如果你想用到某項技術,必須首先找到承載該技術的平台。即使你不缺錢,也不能買來ibm的大型主機就用,你還需要該公司出品的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等。微軟在pc業界有着無人可比的統治權,它決定了你到底能接觸到何種技術。在企業級市場,甲骨文和sap則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它們控制着完整的資料庫生态。

不過,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就拿mendix公司來說,它們搭建了一個全新平台,在這裡,你可以從任何地方拉來資源(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ibm bluemix)推動公司的數字化轉型。該平台界面簡單易用,部門經理隻需與技術人員合作,就能打造自己的應用。

這樣一來,如果你想打造一款能通過語音控制工廠機器的應用,隻需從亞馬遜的物聯網平台借來傳感器,從微軟那裡學會語音識别并靠ibm的watson電腦做決定就行。

如果将時間倒回十年前,即使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科技公司也無法完成這樣複雜的工作,因為其代價實在是太大了。不過,現在這一切不再困難,即使沒有技術積累的公司也能參與其中。

資訊生态

在美國電商界,亞馬遜時當之無愧的巨無霸。去年,美國網絡銷售60%的增長量都被它們拿走了。亞馬遜能有今天的地位可不是靠低價,相反,其手中掌握的資料才是真金白銀,因為這些資料能讓它們知道消費者想要什麼。

不過,現在名為bloomreach的平台則給傳統零售商提供了反擊的機會,它們可以為客戶提供那些此前根本無法接觸到的資料,友善零售商讀懂使用者的心思。

通過bloomreach,零售商甚至能提前準确獲知使用者最愛的商品品牌、顔色和造型等資訊。

網絡經濟時代的競争

此前,一家公司想獲得競争優勢必須不斷優化自己的價值鍊,有了獨有的資源公司才能提高在市場上的議價能力,這樣公司就能進入良性循環。

不過,現在你手上控制資源的多少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與人才、技術和資訊生态無縫結合。事實上,你的公司不再是簡單的有形和無形資産,你必須将它當成平台來看待。

現有趨勢顯示,科技界的話語權已經從公司轉向了平台,這就意味着我們必須在競争中采取不同思路。

是以,與其還按老套路每天想着市場占有率,不如想想那些市場上還未解決的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的資源。公司的競争力不再簡單靠效率來展現,與各大生态系統的有效連接配接才是關鍵。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