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魏末代皇帝元廓:被逼上位,又被逼讓位,還被逼改姓
文/老張在路上
公元554年,西魏權臣宇文泰将皇帝元欽廢黜帝位,囚禁在雍州。元欽即為西魏廢帝。随後,宇文泰改立元欽四弟齊王元廓為帝,是為西魏恭帝。而宇文泰手中,從此決定了兩位皇帝的命運。
這一年的四月,宇文泰派人送來一杯毒酒,元欽見此,與宇文皇後抱頭痛哭,之後飲鸩而死。宇文皇後哀不自勝,傷心欲絕,也服毒自盡。
和其他有些朝代的末代皇帝不一樣的是,元廓身上沒有什麼可寫的故事。就是被人推上皇帝座位,然後,又推下來。最後,連小命也搭了進去。
元廓(537年―557年),元廓是漢名,魏文昭帝元寶炬第四子,魏廢帝元欽異母弟,他是西魏最後一位皇帝,也是整個大魏朝最後的皇帝。
元廓出生于文昭帝元寶矩大統三年(537年),大統十四年(550年),13歲時受封齊王。
元廓内心裡不想當這個皇帝,他從哥哥元欽那裡看到傀儡皇帝并不好當。然而,此時此情,當不當這個皇帝他本人已經說了不算。在宇文泰的威逼下,元廓繼承帝位,仍未設年号,稱元年。
元廓繼位後,宇文泰自封太師、大冢宰。他威逼元廓恢複原姓拓跋氏,元廓隻好又改名為拓跋廓,祖宗孝文帝改革的成果被一風吹了。曆朝曆代,隻有皇帝讓大臣改姓或賜姓的,大臣讓皇帝改姓大概隻有這一例了。
元廓在位不到三年時間,唯一值得一說的是在宇文泰的主導下,以元廓皇帝名義發動的對南朝的戰争。
這次戰争,就是南北朝時期,魏恭帝元年(梁承聖三年,554年),西魏軍攻克江陵(今湖北荊沙),俘殺梁元帝蕭繹的江陵之戰。
北朝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前後時期,南朝也是風雲變幻。
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攻陷梁都建康,梁武帝蕭衍餓死台城。長江下遊江北諸郡,多為東魏占領。駐守長江中上遊地區的梁宗室諸王割據自立,并開始借助西魏力量互相攻擊,争奪帝位。
據守襄陽的梁雍州刺史、嶽陽王蕭詧進攻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兵敗後投靠西魏,被立為梁王。
大寶三年(552年),蕭繹于江陵稱帝(是為梁元帝)。請西魏出兵攻占梁、益二州,剪除已在成都稱帝的梁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
此舉給了西魏可趁之機,益州是以淪落。那時,西魏還是元欽在位的時候。
到了公元554年,蕭繹又給西魏宇文泰寫信,要求按照舊圖重新劃定疆界,言辭又極為傲慢。宇文泰大為不滿,指令常山公于謹、大将軍楊忠等率軍五萬進攻江陵。
十月,西魏軍自長安(今西安西北)進至樊(今湖北襄樊)、鄧(今河南鄧州)一帶,蕭詧率軍助戰。梁元帝聞訊,下令戒嚴,調兵抵禦西魏軍。十一月,西魏軍渡漢水,宇文護、楊忠奉命率精騎先據江津(今荊沙東南),切斷江路,使梁守軍東退無路,下遊援軍也無從得渡。
梁元帝遣将分扼江陵要點,樹木栅于外城。于謹軍至,下令築長圍,隔絕内外。梁信州刺史徐世譜、司馬任約等率軍于江陵南岸馬頭築壘,遙為聲援。時梁各處所征兵馬未至,西魏軍多路攻城,初受挫,後猛攻,并在内應相助下入西門,克外城。梁元帝退保内城,當晚命屬官焚圖書14萬卷,次日出降。
江陵之戰,蕭繹戰敗投降,不久被蕭詧以土袋悶死,
十二月,于謹回師,将被俘的梁王公、百姓數萬人驅往長安。西魏立蕭詧為梁主。此後,長江中上遊的荊、雍、梁、益諸州,全為西魏所有。
魏恭帝二年,梁大将陳霸先迎立晉安王蕭方智即皇帝位,改元紹泰。直到公元557年,梁朝滅國,陳霸先建立陳朝。
與此同時,在北方的東魏,公元550年,高洋代魏稱帝,東魏滅國,北齊建立。
在西魏,宇文泰原想取代西魏政權自立為帝,不料卻于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乙亥日,在北巡途中病死。宇文泰死前,因為自己的兒子幼小,便囑托他的侄兒宇文護,幫助其子宇文覺主持軍國大事。
宇文泰死後,拓跋廓封宇文覺為太師、大冢宰、襲封安定公;不久,進封宇文覺為周公。同年十二月庚子日,宇文護感到篡魏時機已到,就威逼拓跋廓禅位給宇文覺。
公元557年正月,宇文覺正式代魏稱帝,建立北周政權,是為孝闵帝,西魏至此滅亡。孝闵帝稱帝後,封拓跋廓為宋公。不久宇文護尋個理由将拓跋廓殺害。
拓跋廓的皇後若幹氏(若幹皇後),是司空、長樂正公若幹惠之女。拓跋廓為齊王時納為妃。拓跋廓即位後,立為皇後。
西魏滅亡,拓跋廓被害死後若幹氏皇後出家為尼,後在佛寺中去世。
(本文圖檔為網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