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北京時胡林翼和曾國藩不是一路人

作者:網際網路
在北京時胡林翼和曾國藩不是一路人

▲胡林翼為紀念父親而設立的箴言書院

清鹹豐年間,曾國藩和胡林翼在平洪楊之戰中,兩人精誠合作、推誠相見是世人所公知的事情。特别在曾國藩署理兩江總督之前,曾無地盤,領着一支客軍寄人籬下,苦苦支撐,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以大局為重,為湘軍籌糧籌款,并疏通高層關系。

胡林翼早逝後,曾國藩有如失手足之痛。他在給胡林翼的摯友、姻親左宗棠信中如此說:“胡宮保于(鹹豐十一年即1861)八月廿八日亥時去世,悼痛不已。赤心以憂國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護諸将,天下甯複有斯人者哉?”

曾國藩生于1811年。長胡林翼一歲。曾國藩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而兩年前即道光十六年,胡林翼即中進士,入翰林院。按科場規矩,胡算得上曾的前輩。胡是益陽縣人,曾是湘鄉縣人,皆屬于長沙府。兩人在翰林院亦有過時間上不短的交集。但是,在北京為官時,這兩位同鄉似乎來往不多。

查曾國藩的日記,他在道光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年在翰苑學習和供職期間,花大把的時間問學、訪友。這一時期他主要交往的人是同鄉和同年,和湖南特别是長沙府的京官過從甚密。如甯鄉的梅鐘澍(霖生)、茶陵的陳源衮(岱雲),浏陽的鄒焌傑(雲陔)、善化的淩玉垣(荻舟)、益陽的湯鵬(海秋),以及永州府道州的何紹基(子貞)、何紹祺(子敬),他們和曾國藩隔三差五在一起吃飯、探讨學問、逛街。而與曾國藩年歲相仿、同為長沙府同鄉的胡林翼,其日記中很少記載。

隻有到了道光二十一年(1841),胡林翼的父親胡達源在京師去世,胡家辦喪事期間,曾國藩日記中幾次提及胡林翼,但也是一筆帶過。

是年五月二十五清晨,曾國藩聽到了好友梅锺澍病逝的惡耗,“又聞同鄉胡雲閣先生亦于昨夜子時仙逝”。胡達源字雲閣,壽終六十五歲,在當時不算短壽了。胡達源是進士一甲第三名(即探花)出身,是益陽科舉史上第一個進殿試前三名的,官至正四品的少詹事(詹事府原是培養、服務太子的專門機構,清朝康熙後廢太子後,此機構成為翰林院的附屬機構,掌文章之事),在同鄉中很有威望。多年後,曾國藩為胡家寫《箴言書院記》,文中曰:

道光戊戌(1838年)通籍于朝、湘人官京師者,多同時輩流,而少詹事益陽胡雲閣先生獨為老師祭酒,鄉之人就而考德稽疑,如幽得燭,衆以無隕。

作為同鄉晚輩曾國藩,當然要去胡府吊唁。曾國藩日記對此有簡略的記載。

六月初一,“走城内胡雲閣先生處吊唁”。 六月十六、七日,“作胡雲閣先生诔”。 七月十四,“飯後走梅世兄處,明日渠扶榇南歸,今日走去探問一切。旋至許世叔處送行,又至周華甫之母拜壽。又至胡潤之處,問伊扶榇歸葬事宜。胡送餘《陶文毅公全集》二部。” 七月廿九日,“是日胡詠芝(即潤芝)送餘炕墊、炕枕諸物。” 八月初三日,“走送胡雲閣先生柩殡出京,至東珠市口而返。”

由這幾條日記可看出,曾國藩對胡達源先生很是尊重。作為同鄉後輩,對這位科考成績超過自己的翰苑前輩,曾于情于理也應該做到這些場面上的禮儀。照理說,有這層關系在,他和胡林翼應該有較多的來往。但據日記來看,他和胡的交往僅僅是因為胡達源去世,而胡林翼是孝男。不過從寥寥數筆中,亦可看出胡林翼很會做人。為表示感謝,他先将老丈人陶澍的全集兩部送給曾,在那時候這可是份不輕的禮物,尤其對立志做名臣的曾國藩來說;二是在護送父親靈柩回益陽之前,專程到曾家送炕墊、炕枕。這類日用品當然值不了多少錢,這或許是“留遺念”的風俗使然。德高望重的死者用過的什物,分送給親人或晚輩作為紀念。

胡公和曾公再次見面是在鹹豐八年(1858)六月,曾國藩丁父憂期間,奉旨出山重領湘軍,過武昌時,“留節署八日”,與胡林翼“熟商大計”。二公暌違十七載了,曾對胡的印象,也與在京師時大不相同。

我以為,兩人在京師時交情不深的根本原因,當時他們不是一路人。胡林翼是典型的“官二代”,曾國藩則是運氣很好的“鳳凰男”。兩人的才幹那時候尚未充分展露,他們還不到互相欣賞的時候。不同的家庭環境、成長曆程決定着他們不屬于同一個朋友圈。

胡林翼年幼時在益陽老家當了一段時間“留守兒童”,由祖父撫育。胡林翼八歲時,陶澍從安化去四川做官,經過益陽拜會其祖父,一見胡林翼便驚為偉器,将女兒陶靜娟許配給他。此後,胡林翼往返于湖南、北京,皆有名師教導,如賀熙齡、蔡錦泉。道光十年胡林翼回到益陽與陶靜娟完婚。道光十一年奉嶽父陶澍之命,帶着家眷赴江甯,住在嶽父兩江總督的衙門裡。道光十六年進士及第,進翰林院。

可見,胡林翼青少年時期是非常順遂的,他既是朝廷高官的少爺,又是封疆大吏的姑爺,且不說衣食不愁,其能讀到的書,見識人和事,遠非在湘鄉縣鄉村長大的曾國藩所能比。俊才生長在官宦之家,其成長有利有弊。益處是生活、教育條件好,見多識廣,眼界開闊。道光十二年,二十一歲的胡林翼在老丈人署中,便參與了高層政治。是年他向陶澍舉薦林則徐、伊裡布做兩江總督的接任人選。鹹豐九年(1859),胡林翼在給官文的信中言:

林翼幼年即見外省督撫,惟陶文毅、林文忠與祁竹軒、盧厚山之心術德量與中堂心術德量同。又林翼幼年因見陶文毅,請其密保林文忠、伊莘農先生做兩江替人,文毅深以為然。

将官文和林則徐等人并列,當然是胡林翼拍官文的馬屁。而這一年,曾國藩在做什麼呢?他随父親去考秀才,父親竹亭公考中,曾國藩落第。

胡林翼生長在那樣的家庭不利之處則是年少容易沾上花花公子的毛病,花錢大手大腳,個人生活不拘小節。像胡林翼這種有錢、有才、長得帥,又體貼、豪爽的貴公子,不但女人喜歡,大概男人也喜歡。他在江甯時,整天和朋友出入秦淮河畔的青樓,陶澍不但不責備他,還對人說潤芝将來要為國操勞,趁着現在年輕應該好好享樂。——真是感動中國的老丈人。他在北京時,常去的地方從秦淮河畔變成了八大胡同,結交的朋友多是親貴、名宦子弟。

曾國藩則是一個剛進京做官的土地主的兒子,他拜唐鑒、倭仁為師,以聖人的标準來要求自己,連多看幾眼朋友的美妾,也要在日記中自責為禽獸行。過着苦兮兮京官生涯的曾國藩哪有金錢和心思如胡林翼那般詩酒風流?他的社交圈也就是和他志趣相近的同鄉、同年。顯然,胡林翼屬于另一個圈子,兩人也互相未必能看得起。

曾國藩送胡達源的靈柩出京與胡林翼告别後,兩人的運氣發生大逆轉。此後曾國藩青雲直上,三十八歲做到了侍郎級。而胡林翼将父親葬回故鄉後,在家守制。兩年前即道光十九年他那位深得道光帝器重的嶽父陶澍去世。因為道光二十年任江南副主考時受主考文慶之累,服喪期滿,依然不能複出。到道光二十六年(1846),他不得不向吏部捐出一筆巨款才得以起複,分發貴州任知府。

我想,胡林翼回到益陽老家的五年,應該是人生最暗黑的時期。人生的兩座靠山沒有了,年少時錦衣怒馬、縱情聲色的他嘗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涼。複出後的胡林翼,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一改當年的纨绔之風,在貴州任知府時,穿着短衣短褲率領兵卒深入到苗寨中平亂。

經曆過歲月的淘洗和人生、時局的巨變,甘苦備嘗後,人到中年的兩位同鄉胡林翼和曾國藩,才能超越出身之差别,成為心心相印、鼎力相助的同道、摯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