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統軟體巨頭們正在自我颠覆,雲時代到底要怎樣重建企業IT?

所有的企業都集體進入了第三代企業it平台的時代。

簡單回顧之前的曆史,第一代企業it平台是大型主機,于1950年到1980年壟斷了整個it産業,ibm為第一代企業it平台的主導者;第二代企業it平台即基于x86伺服器和微軟/linux軟體的“用戶端-伺服器”架構,從1980年到2010年成為主導性企業it架構,微軟、vmware、ibm是這一時代的主導者;第三代企業it平台,就是正在蓬勃發展的雲計算平台,企業軟體在paas雲系統上運轉,目前尚無主導者。

對于大多數人聽說過的dell、emc、vmware、微軟、ge等傳統企業it巨頭,pivotal一定是一個有些陌生的名字,但這家公司正在成為挑戰it巨頭的黑馬。

pivotal是一家由emc、vmware、ge在2013年4月投資成立的公司,此後dell收購emc亦成為pivotal股東,微軟與福特則于2016年以28億美元估值投資了pivotal。由pivotal發起的開源paas基金會cloud foundry,其白金贊助商包括ibm、sap、思科等傳統it巨頭,金牌和銀牌贊助商亦包括華為、埃森哲、愛立信、sas、ca等傳統it巨頭。

pivotal公司的主創團隊也足夠亮眼:除了微軟windows之父、openstack聯合創始人、aws第一代架構設計上司人、devops理念聯合創始人等,還包括tomcat主要技術貢獻人、spring開源技術和ned4j圖資料主要技術貢獻者、精益創業方法論倡導者等等一衆身兼技術精英與極客文化于一身的成員。

pivotal大中華區總經理劉偉光在接受钛媒體采訪時說,

“pivotal是一家不斷自我颠覆公司,不斷從舊文化中突破出來。”

pivotal可以說是傳統企業it巨頭們的一次集體式自我颠覆,來自微軟和linux兩大技術流派的技術精英們聯合在一起,合力打破原先專有企業it系統的舊格局,開創雲計算時代以開源paas為代表的新企業it。

傳統軟體巨頭的集體自我颠覆,也有着鮮明的時代特征。

2000年以來網際網路蓬勃發展,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等新型計算裝置大量湧現,開始出現大資料現象,即資料以爆炸性方式增長,遠遠超過了第二代企業it平台的承載能力。2006年,aws推出公有雲服務,出現了iaas、paas、saas等名詞,基本代表了雲化it基礎硬體、雲化基礎軟體和雲化應用三個層面,傳統企業也開始思考如何在企業内部采用類似的架構。

2010年,就在企業it業界對paas的認知與定義還是一片混沌的時候,當時的vmware ceo paul maritz(即原微軟window之父、後pivotal董事會主席)就認準了paas的方向并規劃了發展戰略,他分别收購了spring source和緩存記憶體計算軟體gemfire,選擇cloud foundry來打造paas解決方案,這些技術路線後被pivotal繼承。

pivotal走了一條與前一代企業軟體巨頭完全不同的技術與商業模式,這就是全面開放和開源的路線。第一代與第二代企業it平台各自有30多年的發展視窗期,這給了ibm、微軟、vmware等企業it軟體巨頭充足的時間來開發産品和占領市場,資料庫霸主oracle、中間件霸主bea、虛拟化軟體霸主vmware、作業系統霸主微軟等都成為了事實上的軟體工業标準。

pivotal要做的就是打造一個全球公認的雲作業系統,成為雲時代的軟體工業标準。為此,pivotal于2014年3月宣布創立cloud foundry基金會,用開放管理的方式把cloud foundry運作成為全球paas雲作業系統标準。在cloud foundry基金會的平台之上,成員企業所使用的代碼都是相同的,以減少碎片化版本,成員企業主要通過提供差異化服務赢利。cloud foundry是目前為止支援最多種開發語言和中間件的開源paas架構,ibm當時就宣布投資10億美元開發基于cloud foundry的bluemix paas雲平台。

“在今天即使有100個pivotal公司的規模也很難将自己的技術迅速在全世界進行推廣”,pivotal大中華區總經理劉偉光表示,是以通過開源的方式借助全球技術生态的力量才有可能在短時間内複制出成千上萬的pivotal和基于cloud foundry的成功實踐,這就是pivotal在2014年全面走向開源的戰略決策。而能夠走開源的方式,還在于很多企業在五年前還不認可開源将是未來的主流,但随着時間和開源社群的演進,開源的思想已經獲得廣泛的認同。

在中國,pivotal的開源政策恰逢中國推行的“自主可控”國家戰略,是以,短短幾年間就在中國市場出現使用者數量激增的現象。其使用者包括百度、京東、攜程、海爾、中航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德邦物流、順豐速遞、建設銀行、平安銀行、太平洋保險、中信證券、國泰航空、台積電、國家超級計算中心、華為等等一批大型企業。

2015年,pivotal在中國市場獲得了高速增長。2016年這家公司的戰略開始轉為“深耕細作”。劉偉光告訴钛媒體,這是因為在高速增長之後簽了很多客戶,但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觀點就是paas是一個剛起步的市場,定義和實踐都很混亂,行業中還有很多争論。“paas是一個長期演進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也必将随着企業市場的需求不斷完善”,劉偉光強調。

pivotal的商業政策是“與20%的大型企業客戶一起成長”。

原因在于,頭部的20%大型企業往往對向雲轉型思考的非常清楚,對雲、大資料有清晰的規劃,同時對于開源軟體和開源社群有深刻的認知,自身還有較強的開發力量——上述這些優勢,再加上一個清晰的業務目标,就很容易認同pivotal的價值,達成合作。pivotal的優勢在于可以滿足現有應用和人員上雲,可以傳遞清晰的技術體系和方法論,産品又可以快速上線,相應的成本還比較低。

“pivotal繼往開來,能夠滿足和連接配接‘老中青’三代的企業應用和it環境,在繼承的基礎上,又有微服務架構、greeplum分布式mpp資料庫、gemfire記憶體計算網格技術等面向未來的增值服務,這樣才有長久的生命力。”劉偉光強調。

劉偉光表示,pivotal将在2017年啟動partner 2.0計劃,計劃招募一百家簽約合作夥伴,覆寫二三線城市的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等使用者,把pivotal的大資料生意拓展出去,通過資料上雲來拉動整體市場。同時再尋求十家緊密合作夥伴,在技術與解決方案方面深入合作,拓展垂直行業市場。

由曆史可以看出,pivotal既是新舊it勢力、開源與閉源軟體體系相争的産物,也是企業軟體巨頭vmware等的集體自我颠覆,還是第二代企業it平台向第三代企業it平台過渡的轉折之戰。這個轉折之戰能否成功,将直接決定未來30年的企業it技術走向。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