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豪門公子,後參軍抗戰,明打不過日軍還堅持打,33歲以死殉國

作為一個軍人,面對敵軍來襲,最大的實力,無非是一個”死“字,百年前,國家凋敝,戰亂不斷,救國于危難中,成為了那個時代大多數有志青年的追求,在諸多年輕人裡,有這麼一位豪門公子,他不懼艱難,甘願參軍為國效命,後來與優勢日軍作戰,明知打不過還要堅持,最終以死殉國,他叫滕久壽。

他是豪門公子,後參軍抗戰,明打不過日軍還堅持打,33歲以死殉國

提到滕久壽這個名字,很多人感到陌生,實際上他在我國抗戰曆史上,有着傑出的貢獻,他是淞滬戰役第一個犧牲的将官,是我們這個民族的驕傲。

1899年,滕久壽出生在貴州省都江縣的一個豪門世家,他的父親滕子清于都江廳任職,從小滕久壽就有一腔熱血要報效國家,他是家裡老三,面對哥哥常常仗勢欺人的行為,他向來看不慣,很是氣憤,常常以”精忠報國自劢“18歲那年,滕久壽考入貴州講武學校炮兵科,這是當時貴州最好的軍事學校,也是我國西南地區有名的軍事學校。

他是豪門公子,後參軍抗戰,明打不過日軍還堅持打,33歲以死殉國

1919年,滕久壽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進入黔軍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北伐戰争時,滕久壽所在部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0軍,同年他被調到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當教官,後來幾年,第10軍經過幾次改編,各級軍官相繼降級,軍事生涯不如意時,滕久壽正巧遇見了自己在貴州講武學校的同學鄧振铨,鄧振铨時任吳淞區要塞司令,而那時司令部的參謀長杜作鎮因病請辭,在鄧振铨的安排下,滕久壽成為了要塞上校參謀長。

日本人對上海已經垂涎已久,當時駐紮在上海的第十九路軍多次電告各部隊,要加強警戒,鄧振铨不當回事,一直過着花天酒地的生活,1932年1月28日,日軍發動攻擊,鄧振铨大慌,此時與敵軍開戰,他竟然為了自保勾搭日軍,為他們的軍艦提供淡水和食物,如今開戰,鄧振铨作為要塞司令隻身逃跑,成為了可恥的民族罪人。

他是豪門公子,後參軍抗戰,明打不過日軍還堅持打,33歲以死殉國

鄧振铨跑到南京後,釋出公函,要滕久壽暫代司令一職,當時日軍出動了極為優勢兵力,不僅如此,他們還憑借着先進的武器裝備給予中國守軍以迎頭痛擊,面對日軍的強大火力,滕久壽知道自己打不過,但是他作為一個軍人,最大的職責,便是守衛國土,明知不可為之,滕久壽率軍對日軍進行猛烈的攻擊。

7天的激戰,吳淞要塞的守軍死亡慘重,但是他們憑着勇氣依然将要塞緊緊地掌握在自己手裡,2月4日,日軍增兵,不僅如此,他們還出動24架飛機進行轟炸,吳淞全鎮成為火海,滕久壽依然不退,指揮作戰,不幸被彈片擊中後,他也決不後退說“我是軍人,負有保國衛民之責,速還炮殺敵,後退者槍斃“

他是豪門公子,後參軍抗戰,明打不過日軍還堅持打,33歲以死殉國

說話間,日軍的炮彈掉落,彈片穿過将軍的胸腹,滕久壽以死殉國,時年33歲,他死後,被國民政府追贈為少将軍銜,安葬于霍必藍路永安公墓,于1984年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作為中國軍人,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滕久壽死戰不退,當真是所有軍人的楷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