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大可獲老虎文學獎:重新诠釋神話故事,獎品是一隻布老虎

作者:澎湃新聞
朱大可獲老虎文學獎:重新诠釋神話故事,獎品是一隻布老虎

6月2日,著名作家馬原(右)和上海教育報刊總社社長仲立新(左)為第七屆老虎文學獎得主朱大可(中)頒獎。 受訪者供圖

“神話有一種特殊的美。神話作品本身對培育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好的題材。”近日,剛剛獲得第七屆“老虎文學獎”的文學評論家、神話專家朱大可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

6月2日下午兩點,由上海教育報刊總社主辦的“第七屆老虎文學獎頒獎儀式暨朱大可神話作品分享會”在上海舉行。

老虎文學獎是由知名作家、編輯家、國文教育家葉開首創的“一個人的文學獎”。七年多來,他堅持以個人“拾穗者”的身份,專為那些“被遺忘”的優秀作家頒獎,希望藉此改變文壇的單調景象。

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中心教授朱大可因其神幻小說集《古事記》及長篇小說《長生弈》獲獎,此前獎金是“一進制”人民币,而此屆換成了獎品“一隻布老虎”。

頒獎時,知名國文教育家葉開指出:“文學不能離開快樂和創造,是以我把目光關心到有獨特性、趣味、創造力的作品中去,尤其是中國文化最近這些年一直在呼喚基礎教育中的創造力,我想這個獎也許有一定的意義。”

著名作家馬原、文化學者餘世存、文學評論家楊揚、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宏圖、懸疑小說家蔡駿和李西閩、出版家曹元勇、女性主義批評家張念、文藝批評家朱其和劉巽達等知名人士出席了儀式并發言。

呼喚基礎教育中的獨特、趣味和創造力

作為著名文學評論家,朱大可在當代文壇上一直備受關注。他花費了20多年研究中國上古文化和神話的起源,形成厚重的學術專著《華夏上古神系》。該書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層面,對華夏上古神話進行了仔細而缜密的梳理,并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分析。

2018年,朱大可再度“轉型”。他撰寫的神幻小說集《古事記》及長篇小說《長生弈》相繼面世。其中,《古事記》包括了《字造》《神鏡》《麒麟》三部,分别取材于倉颉造字、古鏡傳說和鄭和下西洋的故事。他将曆史、神話的吉光片羽編織進文字的華裳,塑造了一個個光怪陸離、神奇絢爛的神話世界。

不同于其他神幻小說,朱大可引入了大量的曆史和考古知識,增補了這一類傳說故事的依據性合理性,使閱讀的流暢建立在知識的平穩建構之上。近日,他告訴澎湃新聞,一開始周圍的人知道他在做神話的時候都非常不了解,但是寫出來後發現也是一種新的文學經驗,正好可以填補當下文學匮乏的空白。

在頒獎詞中,葉開指出:朱大可以獨特的想象力、紮實的資料研究形成了當代文壇中獨具新風的作品。“文學不能離開快樂和創造,是以我把目光關心到有獨特性、趣味、創造力的作品中去,尤其是中國文化最近這些年一直在呼喚基礎教育中的創造力,我想這個獎也許有一定的意義。”

分享會上,作家、批評家、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宏圖也提到,現在校園裡的不少學生考分雖高但因為成長過程中缺少探索和創造精神,過早進入了題海戰術,都顯得有些“标準化”。

“近幾年我們特别注重向中國小生推薦優秀的文學作品,并指導他們進行經典的閱讀。加強教育的人文内涵、人文引導是整個社會發展、人才培養非常好的切入口,也希望作家、學者能夠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走進學校,這是從精神次元上解決教育問題重要的路徑和方式 。” 上海教育報刊總社社長仲立新說。

好的神話讀物應給人賞心悅目之感

而在學術專著和神幻小說之外,2018年底,朱大可還專門為少年兒童精心選篇統稿,主編了一本名為《中國神話故事集》的童書。

盤古開天地、女娲造人、洛水女神、鲧竊息壤、大禹治水、嫘祖育蠶、伏羲創八卦……參考和比較多種古代文獻和相關研究成果後,他選擇了50篇經典神話故事,通過”神格”将原本分散的中國神話故事組織起來,引領小讀者們觸摸中國精神的起源和脈絡。

“神話作品本身對培育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好的題材”,朱大可對澎湃新聞說,“神話有一種特殊的美”。

但由于讀物的選擇前所未有地豐富,現代的孩子在神話領域,接觸更多的往往是希臘神話、北歐神話、埃及神話,甚至瑪雅神話。“這也怪我們做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較晚。”朱大可說。

他認為,神話是一種文化鄉愁,是民族話語的根基,其中所包含的信仰、倫理、宇宙模式、想象力和叙事方式,更是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中國古代神話宏偉壯闊的幻想、來自先祖豐厚的文化滋養、民族精神中的天真浪漫和美好都能影響青少年精神氣象,并增長其文化自信。

因為父母是中學教師的緣故,童年的朱大可酷愛童話和神話故事。八、九歲時他開始讀文言文版的《西遊記》。這是他讀的第一本标準神話。他說,神話閱讀是自己早年最愉悅的精神之旅,是想象力的源泉之一。

在他看來,神話解讀首先必須是美的,給人賞心悅目之感。對孩子來說,好的神話讀物應該經過妥善的處理,然而,目前市面上與中國神話相關的童書品質依然參差不齊。

“上古神話,需要有專業人士去整理和解讀。” 他表示,“現在的情況是泥沙俱下,作為家長來說,很難有專業眼光去選擇。有些神話改寫,語言粗糙無比;有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是以然,制造了謬誤;有的缺乏分辯和解讀能力,無法提煉出有益的價值觀,反而歪解,引向了糟糕的一面。這是我們今後在神話教育方面需要面對和處理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網遊中神話元素有其心理意義

神話是人類社會童年時期的産物。上古神話有幾千年的曆史,但至今仍是類型文學、影視、動漫和遊戲的主要題材和元素,吸引了大批的年輕人。

分享會上,懸疑小說家蔡駿也談到,如今在類型文學、網絡文學和很多流行文化中都大量運用了神話資源,諸如網絡文學裡不少的奇幻、修仙、修真題材以及美國漫威宇宙等電影裡的西方神話資源,影響到了包括大量青少年在内的每一個普通社會公衆。

以影視劇為例,熱門的《指環王》《阿凡達》《納尼亞傳奇》《瘋狂動物城》《封神演義》《西遊記》《妖貓傳》等等都充滿了神話的影子。網絡遊戲也不例外,《王者榮耀》就集合了女娲、後裔、雅典娜、亞瑟王等中西方各個不同的“神系”。

對此,朱大可認為,神話于當代人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心理意義。“神話的核心秘密就是療愈。無論我們日常生活所面對的這個現實多麼殘酷,神話都是一種永恒的精神療法,能夠治愈我們的焦慮、憂傷和恐懼,鼓舞我們的靈魂,幫助我們度過生命的困境。”

從目前國内流行的玄幻、穿越、修仙小說中,朱大可看到了來自年輕一輩的想象力,但另一方面,他表示,神話是根植于曆史的,“可能這些小說中對曆史依托和神話原型的忽視也有助于他們天馬行空之力的發揮,不過随着年齡的增長,在保留其想象力的同時,可能他們也會更加敬重曆史”。

朱大可說,中國神話,無論是上古還是中古,都有非常好的題材可以打造文化産業的核心元素。他透露,目前自己正在進行将文學作品授權影視拍攝的相關工作,試圖重新激活中國神話的别樣魅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