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一日三餐就像任務。周末了,可以細細品嘗食物了,讓我發個吃吧……
今天的晚餐桌上有這個——

▲蔥姜燒九肚魚
▲雪白綿軟的魚肉
這是老媽最近喜歡燒的一道菜,原因是老媽從前是個對飲食比較保守的人,從前隻知道有一種用鹽腌過的幹魚叫“龍頭烤”,而近來才聽說“龍頭烤”的新鮮版本就是“九肚魚”。價格也很平民,最便宜的時候賣到過4元一斤,今天是10元一斤。“漲價了,說是快要過季了,少了。”
魚販說得沒錯,九肚魚這種海魚,在浙江和福建沿海産量較多,漁獲期以春季為主。原來,和身為河鮮的刀魚、烤籽魚一樣,九肚魚也是有季節性的美食啊,眼下正是吃的好時節。
老媽的這種燒法很原生态:先把魚剖洗幹淨……
鍋中放少許水,加入酒、姜片燒開,放入洗好的魚燒煮片刻,撒入蔥段即可。
夾九肚魚的時候最好要有點“蘭花拂穴手”之類的柔綿功夫,不然就很容易把魚肉夾散了……因為它的魚肉含水分多,特别綿軟細嫩,像嫩豆腐一般。對了,據說在潮汕人們把它叫做“豆腐魚”。
白嫩細膩的魚肉,吃到嘴裡輕輕一抿就碎了,滿口的鮮。最妙的是它的魚骨也是柔軟的,小刺像透明發絲一般,脊骨有點半透明,還能抿下魚皮般的膠質來。
▲看得見細細的魚刺和半透明的脊骨嗎
好吃得停不下來?沒關系,九肚魚營養不錯,除了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含有鈣、鎂、硒,對心血管系統很好哦。
老媽還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叫九肚魚啊?”這個,我隻好去查資料了——原來,它是狗母魚科的魚類,一般就叫狗母魚或狗吐魚。有一種說法是,廣東話中的“狗”的發音像“九”,慢慢地就叫成九肚魚(也有叫九秃魚、九兔魚的)了。
在外面,也吃過九肚魚的各種燒法,常見的是椒鹽、蒜香,都是走的外脆裡嫩的路子。印象比較深的是在甯波某小館子吃過一道九肚魚蒸豬腦,當時覺得這組合很驚人,真是“軟”上加“軟”啊。
▲翻出圖檔來才發現中間有一條雜魚插足……
下面是一些餐館裡可能見到的九肚魚做法,貓芋隻吃過其中的一部分。你吃過幾種?(以下圖檔來自網絡)
走外脆裡嫩路子一組:
▲椒鹽九肚魚
▲蒜香九肚魚
▲串燒九肚魚
▲泰汁九肚魚
走綿軟本味路子一組:
▲剁椒粉絲九肚魚
▲九肚魚粉絲煲
▲清蒸九肚魚
▲紅燒九肚魚
走混搭路子一組:
▲砂鍋九肚魚
▲九肚魚烙
但我在各個網站都沒有找到我在甯波吃的那個九肚魚蒸豬腦的圖檔來,可見,一定有更多、更有想象力的九肚魚吃法散落在民間——也許,就在你家?
(歡迎來貓芋的窩坐坐。本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合作!看貓芋更多文章可加公衆微信号:arunning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