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房産備好“降落傘”!6億人“三振出局”,4千萬單身和誰買房?

作者:鐵口斷房
房産備好“降落傘”!6億人“三振出局”,4千萬單身和誰買房?

#在幸福敲門看測評#

沒有需求,就沒有買賣。房産市場同樣如此。

如果在需求的基礎上,再加上投資的屬性,那麼,房地産炙手可熱,也就不足為奇了。

是以,買房是必須,炒房也可以有。

是以,我們不但實作了幾乎家家有房的住房擁有率96%,同時還實作了戶均1.5套房的壯舉。

房産備好“降落傘”!6億人“三振出局”,4千萬單身和誰買房?

另一個資料也讓人警醒:公開資料顯示,我們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4.38%,也就是超過6億人在城裡買房取得了城市戶籍。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是60.6%,這中間的差額是2.27人。

按照定義,所謂常住人口,是指全年常住或居住6個月以上包括了流動人群的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指的是城鎮戶籍人口占總戶籍人口的比例。也就是說,在城裡住的人,比在城裡有房本的人多2.27億。這些戶籍不在城市卻常年住在城裡的人,到底有多少人在城裡買了房呢?

房産備好“降落傘”!6億人“三振出局”,4千萬單身和誰買房?

再算一筆賬,我們的總人口是140005萬人,其中有6億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面對商品房的高房價,他們基本是要被“三振出局”的,剩下的8億人口才是購房主力。按照2019年國家統計局的資料,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4%逆推,8億購房主力再減去36%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購房主力還剩下5億多人。5億多人每年要消化十幾億平米的房産,而如今戶均1.5套的現實,似乎也表明,有能力買房的購房者已經“吃飽了”。

即便如此,今年哪怕有疫情這隻黑天鵝在不斷扇動翅膀,權威媒體消息稱,全國土地出讓收入有望維持去年水準,全年賣地收入或可再次沖擊7萬億。各地不斷湧現的“地王”,也表明了房企“不抛棄不放棄”的态度,隻是“房企從增量到存量”的口号無人再提起。

房産備好“降落傘”!6億人“三振出局”,4千萬單身和誰買房?

房地産供需關系發生了改變,房産需求變少怎麼辦?房企的回答是尋找需求。

首選的是農民進城的購房需求。權威媒體資料顯示,40多年來,我國農村人口數量減少約2.39億,這個數字和2.27億的城市常住人口基本吻合。從另外一個側面看,也就是說,這些有能力買房的主力軍,該買的也都買了房了;其次是大學生的購房需求。資料稱,2018年,我們的大學畢業生約有1.3億,這裡還沒有包括自考、成考等數量龐大的生源,這些也是實打實的購房潛力股;最後,按經濟學家梁中華的統計,我們還有單身人口4000多萬,這些人想結婚,更需要婚房,而這些人的住房需求絕對屬于剛需。

房産備好“降落傘”!6億人“三振出局”,4千萬單身和誰買房?

農民進城要買房,大學生進城要買房,光棍們結婚更需要買房。他們都要就業、要結婚、要生子,于是就創造了新的購房需求。餘者不論,隻說單身族。面對高昂的彩禮和男女比例巨大的失衡,哪有那麼多好伴侶等着單身們,或者說,即使找到了伴侶又有多少有餘财能買房呢?

蓦然回首,6億人沒錢,5億人已買,4千萬單身不知道和誰買。從人口的層面看,該買的,買了,不該買的,也買了,剩下的,基本上就屬于買不起的了。樓市有能力買房的“剛需”,基本上都成為“稀有動物”了。換言之:買房的“主力軍”基本已經消耗盡了。

房産備好“降落傘”!6億人“三振出局”,4千萬單身和誰買房?

相對應的。房産市場卻走出了獨立行情。

專家在背書。有房産專家表示,未來20年,中國房價漲幅最大深圳、杭州和上海,估計20年後房價是現在的4-7倍。有房産專家稱,隻有房地産,才能救中國經濟……樓市在熱火。上半年,全國百城居住用地土地出讓金收入為1.8萬億元,建立住宅均價是每平米15528元,二手住宅均價是15304元/平方米,都創了紀錄……

房産備好“降落傘”!6億人“三振出局”,4千萬單身和誰買房?

都知道房地産業轉變發展思路是當務之急,可是轉型并不是想轉就能轉。面對着熱度未減的房産市場,房企的拿地沖動也就變成了可以了解事情。而房企沖動背後是,投資或者投機購房者購房的強大動能以及房産近30年大發展的強大慣性。

是以說,想讓房價降下來,的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房産備好“降落傘”!6億人“三振出局”,4千萬單身和誰買房?

任重道遠,但是希望仍在。面對大環境和大形勢,其實,房産的“降落傘”早就備好了,他們需要的隻是一個房價降落的觸發點。而這時候,就看誰忍不住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房價,鐵口會斷房。”我是鐵口斷房,每日陪你判斷房産趨勢。今天的房,就斷到這裡。靈驗不靈驗,時間來考驗,老鐵們拭目以待。特别提示:看完文章,評論點贊轉發關注,好運自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