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痛悼念丨CAAI可拓學專業委員會榮譽主任蔡文教授因病在廣州去世

作者:中國人工智能學會

2021年11月5日,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可拓學專業委員會榮譽主任、廣東工業大學可拓學與創新方法研究所榮譽所長、可拓學創始人蔡文教授在廣州因病逝世,享年82歲。

沉痛悼念丨CAAI可拓學專業委員會榮譽主任蔡文教授因病在廣州去世

蔡文教授

個人簡介

蔡文教授,1964年畢業于中山大學。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新學科可拓學的創立者,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特聘“全國可拓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可拓學專業委員會榮譽主任,廣東工業大學可拓學與創新方法研究所榮譽所長。先後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廣東優秀中青年專家,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自1976年開始研究處理不相容問題的規律、理論和方法。1983年發表了論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問題”,标志着新學科“可拓學”(原稱“物元分析”)的誕生。

人物生平

蔡文教授1942年生于廣東澄海,1964年中山大學數學系畢業後到廣東工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自1976年開始研究處理不相容問題的規律、理論和方法。1983年發表論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問題”,标志着新學科“可拓學”(原稱“物元分析”)的誕生。四十年如一日,蔡文教授深耕可拓學研究,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新學科的發展中。1987年出版了第一本學術專著《物元分析》,被列入《20世紀中國學術名著精華》。其後提出了“物元分析”在決策科學上的應用——“可拓決策方法”以及“轉換橋方法”等。科學技術文獻出版杜出版了他的第二本專著《物元模型及其應用》和他主編的論文集《從物元分析到可拓學》,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專著《可拓工程方法》。在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科學通報》1999年第7期發表了長篇綜述“可拓論及其應用”,總結了第一篇文章發表以來可拓學的研究概況,全面介紹這一新學科。《國際運籌學與定量管理》雜志1999第一期發表了綜述“管理可拓工程及其應用”,向世界介紹可拓學。1986年,創立了廣東工學院物元分析研究室(現為廣東工業大學可拓學與創新方法研究所)。1987年,創立了中國現代設計法研究會物元分析學會。1993年起,在全國二十多省市培養了20期研究學者(起點為副教授、講師、博士),共80多名研究骨幹參加。組織了國内外可拓學研究隊伍。他從1980年開始研究應用可拓學的理論和方法,承擔了5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舉辦了多起企業教育訓練班,與部分企業一起制定了管理方案,并撰寫成書出版。1998年,提出可拓營銷方法,在企業舉辦研讨班,把可拓學應用于企業管理,并撰寫成專著《可拓營銷》。蔡文教授曾赴西班牙、日本、法國、美國、羅馬尼亞等介紹可拓學,應邀在香港、台灣、澳門地區講學,舉辦可拓工程講習班;在京、津、滬、甯、魯、浙、東北三省、武漢、四川和深圳、珠海等地進行過多次講演和舉辦教育訓練班,引起企業和政府部門的極大興趣。中國科學院主辦的雜志《科學通報》1998年21期發表“評《可拓工程方法》”,指出“可拓學是一門充滿生命力的學科,它的創立是中國人的驕傲,它不僅屬于中國,更屬于世界”。

2017年8月,蔡文教授被聘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可拓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蔡文教授擔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可拓工程專業委員會(後改為可拓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多年,為學會工作和智能科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成就及榮譽

創立了以沖突問題智能化處理為研究内容的新學科“可拓學”。主持完成了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決策系統中處理沖突沖突問題的規律研究”、“轉換橋的理論與方法”、“關鍵政策的生成方法與協調問題”、“可拓政策生成系統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研究”、“可拓營銷方法”,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可拓策劃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擷取變化知識的可拓資料挖掘理論、方法及其實證研究”的研究,并完成了多項省市項目。主要專著有《可拓集與可拓資料挖掘》、《可拓邏輯初步》、《可拓營銷》(簡繁體)、《可拓工程》、《extension engineering methods》(中文簡繁體和英文版)、《物元模型及其應用》、《物元分析》、《可拓學》、《創意的革命》、《extenics:theory,method and application》等。國際合作項目“the extended hybrid force-position control of the robotic systems”的成果申報了羅馬尼亞的專利,于2014年參加了日内瓦國際發明博覽會,獲得了金獎,其後又獲得了羅馬尼亞教育部和科技部的金獎。“可拓論及其應用”獲首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創新一等獎。

蔡文教授所創立的可拓學在海内外産生了較大的影響,他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和“廣東省優秀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社會評價

1986年,國家科委預測局總工程師傳凱教授和遼甯師範大學方嘉琳教授等14名老專家分别寫了14份書面意見。指出:“一個紮根于我國自己土壤之上的嶄新學科正将逐漸建立和形成”。

2004年2月,以中國科學院吳文俊院士和中國工程院李幼平院士為首的鑒定委員會對“可拓論及其應用研究”的鑒定指出:“蔡文教授等人已經建立一門橫跨哲學、數學與工程的新學科--可拓學,它是一門由我國科學家自己建立的、具有深遠價值的原創性學科。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見到國内外有人做過如此全面深入的類似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科技成果管理辦公室在國家科技成果網釋出可拓學研究成果“可拓論及其應用研究”指出:“本項目是一項原始性創新研究,在海内外同類研究中,處于領先和指導的地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報道指出:“原創性學科可拓學的創立與發展表明:中國人有能力進行原始性創新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支援源頭創新研究的有力保證。

2005年11月,在北京召開以“可拓學的科學意義與未來發展”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認為:“可拓學突破了康托集合、模糊集合和經典邏輯的局限,建立了可拓集合、關聯函數、可拓邏輯和可拓方法,初步形成了描述和處理量變與質變問題的能力,建構了沖突問題智能化處理的理論體系和應用方法。”沖突問題智能化處理的研究對現代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拓學作為一門以沖突問題智能化處理為核心的新的橫斷學科,應當愛護與支援。

2013年8月,在北京舉辦的“可拓學與創新方法國際研讨會”上,有9個國家,120多名學者參加了會議。汪培莊教授很激動地說:“經過30多年的努力,中國終于建立起一門理論體系完善,有一支國内外研究隊伍的學科。我祝福你們,終于有中國人創立的大學科了!”

2015年12月,中國科學院等主辦的的《中國科學報》以“原創性學科可拓學”為題介紹了可拓學。指出:“可拓學的研究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工作。目前,在解決沖突問題的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上,我們已經走在世界的前面,如果抓好應用研究工作,将會在世界的科學技術領域占有領先的地位。”

吳文俊院士、王梓坤院士、李幼平院士、汪旭光院士、譚建榮院士等科學家對可拓學均作出高度評價。

蔡文教授先後應邀到西班牙、日本、法國、羅馬尼亞、美國等國介紹可拓學、講學和舉辦講習班。合作申請的專利于2014年獲日内瓦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俄羅斯聯邦獎等殊榮。2013年,第一屆可拓學國際研讨會在北京召開,有9個國家12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這以後,蔡文教授等可拓學學者先後應邀到歐美講學,介紹可拓學。

多國學者也先後發表了有關可拓學的研究成果或對可拓學的評價文章,2011年“亞洲和大洋洲資訊科學評估報告”向世界介紹可拓學是世界領先的科學。美國新墨西哥州大學數學系系主任florentin smarandache教授等發表論文toward dialectic matter element of extenics model,認為:“辯證處理将導緻資訊技術的革命——面向知識的可拓學将改革和影響網絡文化,正如一些先驅數學家所做的,将重新定義數學的範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