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又是一年秋冬的交替,歲月的年輪又增加了一道痕迹。立冬,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之一,是冬季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此時草木凋零,蟄蟲伏藏。既已立冬,離飄雪的日子漸行漸近,待到殘雪消融,想來春天也為期不遠了。
《立冬日贈張直夫》——宋·呂本中
參差寒葉樹,林鳥獨依栖。
發變心同素,年遲日向西。
一水通晨夕,三山隔海溪。
尚憶魯儒席,南樓攜手齊。
冬天來了,樹上都結滿了寒霜,林間的鳥兒獨自栖息着。想起遠方的好友,那時我們攜手登樓,好不歡樂。
如今,寒風漸起,你是否能收到我想念的情思呢?
《立冬後風雨》——宋·劉敞
冷雨欲成雪,高風催過雲。
流光随衮衮,吹萚共紛紛。
此去天地閉,向來金石焚。
敝貂甯獨恨,四序欲平分。
冬天來了,風雨大作,雲彩飄移,流光滾滾,草木紛紛倒落。天地間就像閉上了一樣。
《煙雨館立冬前一日》——宋·葛紹體
已過重陽種菊花,留連秋色帶霜華。
休言明日朔風起,腸斷天涯人懷家。
重陽過後,詩人還種着菊花,他留連着秋日的霜華景色。不要說明日立冬,北風起了,我這個斷腸人正要思家。
冬日裡最普遍的情思,就是想家了。當北風起時,人人都渴望到一個溫暖的所在,而家就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地方。願你的冬日,有家人相伴,燈火可親。
《次韻古愚立冬日觀菊》——宋·沈說
閑繞籬頭看菊花,深黃淺紫自窠窠。
清於檐蔔香尤耐,韻比猗蘭色更多。
九節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覺晚秋過。
從教白發須簪遍,且任當筵作笑歌。
立冬這天,詩人要觀賞菊花,深黃淺紫的,一叢叢,真是讓人開心。菊花香氣綿長,比蘭花好。看着這菊花,感覺深秋似乎還沒有過完。
《立冬後述情》——宋·張侃
山城并水寒較早,鴛瓦新霜寫花草。
五朝三朝風蕭蕭,九日十日雲飄飄。
秋将歸去冬又至,寒色不遮萬山翠。
小窗倚徙片時間,有美人兮隔江水。
山城臨水,冬天總是來得更早一些。花草上早已結滿了清霜,每一天都是北風呼号。秋去冬來,可是這寒色卻遮不住萬山的青翠。
倚在窗邊一會,看到有美人過江而來。山中冬日,對江而思,果是一番特别的景象。
冬天,靜看冬景,幽興正好。
《立冬後作》——宋·唐庚
啖蔗入佳境,冬來幽興長。
瘴鄉得好語,昨夜有飛霜。
籬下重陽在,醅中小至香。
西鄰蕉向熟,時緻一梳黃。
立冬後,吃着甘蔗,冬天是休息幽情的好時光。菊花還在,杯中酒還香。詩人看到鄰居家的蕉熟了,那一樹樹的黃色,煞是好看。
《立冬》 ——元·陸文圭
旱久何當雨,秋深漸入冬。
黃花獨帶露,紅葉已随風。
邊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籬門日高卧,衰懶愧無功。
立冬時節,天氣還不是太冷,總給人一種還處在“深秋”的感覺。
紅葉與黃花又在此刻相逢,裹緊身上的毯子,卧倒在榻上,這般慵懶的生活不免讓人心生愧疚。
《立冬舟中即事二首·其一》——明·張以甯
一灘一灘複一灘,輕舟蕩槳上曾湍。
三秋嶺外雨全少,十月邕南天未寒。
露岸葦花明白羽,風林橘子動金丸。
如何連夜還鄉夢,不怕關山行路難。
這個冬天,張以甯離鄉遠行,看到立冬的景緻,格外思念家鄉。
走過一灘又一灘,也曾乘着小舟在激流中行進。 嶺外的秋天,雨水少了,十月的邕南天氣還不太寒冷。
岸邊的蘆葦花上凝結着白露,如白色的羽毛一般;風吹動橘子,如金丸擺動。詩人看到這樣的秋景,卻一直做夢,夢到回家。如果能回家,即使前路再難,也無所畏懼。
立冬。适宜西窗剪燭,圍爐閑話。或者是,花大把的時間拿來獨坐,想念一個早已分手多年的故人。然後,淚流不止。我總該慶幸,在十六七歲最盛美的年華裡,有你曾陪我共同輝煌了青春時光。
時光宛如一把梳子,把韶華梳成了滄桑,從青絲梳到了鬓白。冬日的夜像打翻了的墨水,又黑又清寂。秋去冬來,時光是極其迅疾的,五日為候,十日一旬。三十日是月,十二月為年。俯仰之間,春夏秋冬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