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API産業聯盟:中國兩項近場通信NFC安全技術成國際标準

日前,從wapi産業聯盟獲悉,我國自主創新的近場通信(NFC)非對稱實體鑒别(NEAU-A)、NFC對稱實體鑒别(NEAU-S)兩項近場通信安全技術正式成為ISO/IEC國際标準,填補了國際上nfc身份認證安全領域的空白,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國物聯網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注:nfc非對稱實體鑒别(neau-a)标準号:iso/iec 13157-4:2016 nfc對稱實體鑒别(neau-s)标準号:iso/iec 13157-5:2016 】

系統間遠端通信和資訊交換國際标準化組織主席hyun kahng專門發來賀信,并表示:“在過去十年,中國在國際化方面成長非常迅速,已經從參與者變成了協調者和主導者。”

neau國際标準提案是由wapi産業聯盟組織開發的,西電捷通公司、無線網絡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商用密碼檢測中心、天津市無線電監測站、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檢測中心等十餘家聯盟成員機關全程參與了标準的開發。

wapi産業聯盟副秘書長張璐璐表示:“neau國際标準的釋出,可以讓nfc技術變得更加安全,能讓使用者更加安心的去享受萬物互聯帶來的便利。”這也是繼2015年11月射頻識别(rfid)安全技術(trais)成為國際标準後,wapi産業聯盟國際标準化工作的又一成果,在物聯網安全核心技術方面,又一次将自主創新的安全協定納入國際标準體系。

nfc近場通信是一種友善、迅捷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是物聯網的基礎技術。它可以實作電子裝置之間非接觸式、點對點的資料傳輸和資料交換,由于帶寬高、能耗低,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nfc技術已被智能手機等諸多消費類電子産品所內建,手機使用者憑着配置了nfc功能的手機,可以用做機場登機驗證、大廈的門禁鑰匙、交通一卡通、信用卡、支付卡等。

據有關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全球nfc市場預計會在2020年達到218.4億美元,2015年至2020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接近17.1%。

然而,NFC技術的安全性一直是一個急需加強和完善的領域。之前,NFC在應用過程中,就時常面臨“使用者隐私資料被盜用”“通信資料被竊聽篡改”等風險,随着nfc技術在手機支付領域的迅速推廣,這些問題已嚴重威脅使用者的财産和金融資訊安全,其基本連接配接安全備受诟病。

據介紹,neau是nfc的空口安全技術,它從鍊路層解決了nfc的安全通信問題,能有效防止僞造、竊聽和篡改等攻擊,能廣泛應用于非接卡、nfc裝置、移動支付等各類産品中,讓廣大使用者在使用nfc業務時,更加安全和放心。 2014年,因技術的先進性,neau被采納成為歐洲ecma标準。

歐洲資訊和通信系統标準化協會(ecma)負責nfc技術标準化工作的第47分技術委員會主席reinhard meindl表示:“中國nfc安全研究小組對這些标準的發展、提高,做出了重大貢獻。”

neau技術研發提出機關西電捷通公司的技術專家表示:“如果說網絡協定定義了構成網絡的基本規則,那網絡安全協定則是提供了網絡單元安全連接配接的技術規則。一項服務于全球産業的網絡安全協定技術研發,少則需要數年,多則十餘年。”

目前,物聯網在實作“物物互聯”的網絡層面,主要協定包括nfc、rfid和無線區域網路(wlan)協定等。與這三類協定相對應的安全協定,則是neau (nfc安全協定)、trais(rfid安全協定)和wapi(wlan安全協定)等。這些,是構成物聯網的基礎核心技術。

成立于2006年的wapi産業聯盟,是國内首家專注于網絡安全的産業聯盟。截至目前,wapi産業聯盟已組織推進了數十項我國網絡安全基礎技術的标準化,已獲頒布的标準包括:國家标準23項、國際标準10項、歐洲标準2項、國家軍用标準4項、團體标準41項和行業标準6項。

“這些國際标準成果,填補了我國在國際标準化組織資料通信、資訊安全和自動識别等三個分技術委員會和歐洲标準組織技術提案的空白,展示了我國的技術創新能力和保障網絡安全的信心。”張璐璐說。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