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軟釋出新設計語言,無論什麼操作都可能用到

設計語言的變化往往伴随作業系統的改變。

幾天前,微軟正式在開發大會上推出了一套叫做“fluent design”的設計語言,它的出現是為了适應多元度作業系統的未來。

簡單地說,在将來,微軟旗下的移動端、桌面端、手勢作業系統、ai、vr和全息系統可能都會用到這套風格統一的設計。

光線、深度、動态、材質和規模是這套語言系統最為突出的特點。看起來,它和google在2014年i/o大會上釋出的material design有些相似:它們都有“立體感”,擁有高光、陰影、紋理,風格輕量。

但實質上,google的material design并非模拟真實世界的“拟物設計”,而是模拟了紙張的分層設計(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紙張的堆疊)。歸根到底,它還是屬于2d 界面的設計語言。

  谷歌的material design

反觀fluent design,它被設計出來的用意,就是能夠無縫對接2d 和3d 的作業系統。

它非常關注使用者在互動時産生的動畫和移動效果。“我認為我們在走向更多元以及更虛拟化的作業系統”,微軟全息頭戴裝置 hololens 的開發者 bojana ostojic 說,“它不像過去那麼局限。我們能夠随時召喚、搜尋它們。我們不需要将自己拴在實體上面。”

微軟釋出新設計語言,無論什麼操作都可能用到

在 fluent design 系統中,物體的立體感來自于燈光的投射。在3d 作業系統中,立體感非常重要,比如,它能幫助使用者在 vr 或全息場景中定位方向。

光是這一點,就讓它和微軟10年前釋出的一套設計語言系統看起來完全相反。

當時,微軟為适應新一代觸控系統釋出了一套設計語言,metro(因為名字版權原因,現在被稱為 modern)。它被用于windows phone、windows 8、xbox 360等多款微軟産品。

它主要應用于移動端和桌面端。設計理念來自于交通訓示牌,遵照了二戰之後流行于國際間的瑞士平面設計原則:大面積色塊,顔色豐富,風格前衛,簡單明确。

但這個二維的設計不可能被用于三維的操作界面。

設計風格和客體常常密不可分。客體改變,設計也會随之變化。

在過去兩年多,包括微軟在内的不少科技公司都在進行“包容性設計”,意即他們開始思考一些相對前沿的事物,并為之做出設計方案。

比如微軟釋出的全息裝置 hololens。盡管使用者能夠與全息照相機進行互動,但 hololens 的作業系統與微軟其它裝置所用的界面并不相同。

除了風格不統一,如此多樣化的裝置和操作平台也會讓設計互相不相容或是呈現不穩定性。

到目前為止,2d 界面的通用性已經基本得到解決——大多數基于螢幕存在的作業系統都能夠使用同一套基本設計原則。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關于 vr 或全息這樣多元度的作業系統出現。但至今沒有一家科技公司(包括蘋果、facebook和谷歌在内)知道如何将 2d 裝置的舊世界與 3d 作業系統結合起來。

這正是微軟推出 fluent design 的原因。

盡管這套設計語言還屬于早期階段——它還沒有對設計對象做出直接的設計指導原則。但每隔三四個月,微軟就會根據工程師和測試使用者的回報,更新系統。

我們還得等待,看這個依舊很年輕的系統如何演變。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