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驅動管理學研究變革

随着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等現代資訊技術不僅影響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深刻改變着人類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其中,作為一種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資訊資産,大資料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并成為學者們的研究熱點。法國亞眠大學市場營銷學講師卡羅琳·裡謝(CarolineRiché)和法國國際商業與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奧利維耶·瑪瑪維(OlivierMamavi)等學者10月16日在“對話”網站發文表示,大資料的出現給管理學帶來了新挑戰,甚至将引領新學科領域的出現,是以有必要開展跨學科研究、培養跨學科人才來應對挑戰。

資料成為核心戰略資産

裡謝表示,大資料具有大量、高速、多樣、低價值密度、真實五個方面的特性。與大資料有關的管理活動包括收集、存儲、可視化、交叉分析和評估實時大資料,進而産生可操作資訊,并根據有關資訊作出決定。它意味着提取研究背景相關資料,并進行有效的知識處理和生産過程。

瑪瑪維表示,在全世界,每一分鐘約有20億位元組的資料被建立。如此規模龐大的資料不僅意味着新資源、新機遇,也帶來了新挑戰。大資料的管理和分析涉及許多方面,例如電信、健康、廣告、消費、金融等。

盡管目前對大資料的分析主要是在企業層面進行,但在法國,為應對經濟、社會問題,數字轉型已成為所有人都要面對的一項挑戰。資料已經成為一項需要重視的核心戰略資産。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分析、使用大資料,為戰略性、行動性決定提供參考意見?大資料将如何改變公司,又将如何影響日常工作、各機構間的關系以及生态系統?科學研究應該對這些新現象進行解讀,并提出應對之道。由于研究對象的特異性,對新研究方法或工具的需求,以及與其他學科交叉合作的必要,大資料及其采集、分析、運用、影響等方面的研究或将導緻新學科的誕生。

影響管理學多個傳統領域

大資料的出現,使人們可以省略抽樣調查這一步驟,直接對采集到的所有資料進行分析,有助于避免資料疏漏。此外,由于不需要在資料收集階段浪費資源,人們可以直接關注存儲資料的處理和評估,并在此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大資料也給管理學研究帶來了許多挑戰。瑪瑪維表示,大資料影響到管理學的多個傳統領域,企業價值鍊中的衆多變量受到資料分析的影響,包括營銷分析、消費者資料分析、人力資源分析以及供應鍊分析等。此外,資料共享和保密也是管理的核心問題。

從資料管理的角度來看,管理學研究者需要回答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資料處理問題,包括如何編纂、編錄、編譯各種不同性質的資料,進而作出有效決定;如何改進資料收集、綜合分析的方法、程式等。二是概念架構的演變,包括如何把大資料研究與現有管理學理論和概念架構進行融合,神經科學、人工智能以及機器學習在大資料管理中可以發揮哪些作用等。三是如何将資料管理整合到原有管理架構中,包括如何将大資料分析整合到管理決策過程中,如何從管理角度簡單了解這些新的、複雜的研究方式等。

加快培養資料科學家

裡謝表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應對大資料帶來的挑戰。

第一,采用新的研究工具和數學方法,以保證資訊可靠性,這涉及資料采集、分析等多方面。隻有保證資料正确性、準确性,才能讓預測誤差最小化。

第二,整合大資料帶來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方法,進而改變管理學的經典概念架構。将管理學、資訊學、統計學、資料挖掘、神經科學、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不同學科領域有機結合,利用不同學科優勢和理論範式展開研究。同時利用網絡平台分享研究成果,鼓勵學者們參與到有關研究中來,通過合作獲得更多成果。

第三,加強科研人員教育訓練,特别要加快培養跨學科、複合型研究人員,鼓勵不同學科研究人員之間進行交流與合作。裡謝認為,在資料驅動環境下,我們必須擁有資料科學家,即兼具統計學、計量經濟學、資訊學和管理學等學科背景和能力的人才。對管理學每一分支領域來說,收集到的資料都不一樣,對其分析也不一樣,然而有能力研究每一領域内資料的人才很少。是以管理學教育,既需要具備多領域分析能力的管理人員,也需要能夠整合管理問題的資料科學家、資料工程師,更需要了解大資料最新進展、引領大資料和管理學發展的專家學者。

(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 姚曉丹)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