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網:南通市創新大資料管理應用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南通市搶抓新一輪資訊技術變革機遇,充分挖掘和利用海量資料資源中蘊含的巨大價值,走出了一條以大資料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

南通市曆來高度重視大資料工作,将其作為深化供給側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務社會民生的重要抓手,強化責任,狠抓落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舊有模式下,經信委負責工業和資訊化,網信辦負責資訊安全,智慧辦負責基礎設施建設,缺乏專門部門進行統籌,大資料管理呈現“蜂巢式”結構和“碎片化”特點。海量資料在政府各部門分别産生、各自收集、獨立存儲,部門公開和共享動力不足導緻“資訊孤島”普遍存在,資料價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大資料浪潮下,各級各部門各自為政建立資料中心,技術标準不統一且互相之間不開放端口,人為造成了資料整合障礙。資料産業的引領模式和服務方式尚不明晰,高端産業鍊資源不足、産業生态群落不完整、未能形成上下遊協作發展模式。

南通市以獲批設立全省首家大資料管理局為契機,主動适應大資料融合發展趨勢,進一步歸集資料資源、打通交換管道、挖掘資料潛力,在全省形成了大資料管理應用的先行優勢。以促進資料資源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和交易營運為重點,研究拟訂《南通市大資料發展總體規劃》,梳理确定今後三至五年全市大資料發展的方向與重點推進任務,逐一明确實施計劃、責任部門和時間節點,確定“一張藍圖幹到底”。

同時,配套出台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發展扶持、人才招引落戶等一攬子推進大資料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打造政策“窪地”。建立健全“一委、一局、一智庫、一集團”的推進體系,為工作開展提供組織保障。組建大資料規劃發展委員會,市委書記任第一主任,市長任主任,研究解決全局性、方向性問題;成立大資料管理局,歸并原來分散在各部門的資料資訊管理職能,紮口大資料收集、管理、開放、應用、交易等日常工作;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充分發揮外腦和智囊作用;成立大資料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接大資料基礎設施建設、資料采集應用等方面的具體業務。對分散在各部門和政務雲、華為雲、城市雲等現有平台的資料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建設統一的政府基礎資料庫,分法人、自然人、空間地理、宏觀經濟和城市部件五大類對相關資料按照統一編碼和标準格式進行清洗,目前已彙聚各類标準資訊1100萬條。

重點加強政務資訊的開放共享,研究出台《南通市政務資訊資源共享管理辦法》,着手編制南通市政務資訊資源目錄,明确各部門資料共享的範圍邊界和使用方式,形成跨部門資料資源共享共用格局;着手編制政務資源面向社會開發利用目錄,引導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社會組織主動采集并開放資料,加快建立市場化的資料資源池。以中央創新區為重點,規劃建設大資料産業基地,全面提升産業規模和層次。積極招引華為、浪潮等龍頭企業入駐,推動形成資料歸集、資料挖掘、資料分析、人工智能等互相融合的大資料産業生态鍊;積極引導家紡、建築、海工等傳統産業與大資料産業對接,促進轉型更新,煥發活力;推動大資料技術在旅遊、餐飲、交通等服務行業的廣泛應用,不斷提高重點領域的資訊化和資料化程度,切實提升服務水準。

大資料的蓬勃發展和廣泛應用,有力推動了經濟轉型更新和産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南通提供了重要支撐。利用與大資料龍頭企業合作的機會,在全市建設大資料研發、收集、交換、開放、應用、交易、孵化等全流程生态鍊,形成集聚輻射效應,帶動物聯網、雲平台、電商等配套産業同步發展。目前,南通市已配套建設了國際資料中心産業園、東方智谷雲計算中心、市北科技城雲院等近10家雲計算特色産業集聚區,集聚發展了23家大資料企業,總投資達200億元,累計已投放标準機櫃4200個,初步形成了産業集聚發展效應。貴陽大資料交易所創始者九次方大資料也在南通落地興業,為政府決策、經濟發展提供資料支撐。

綜合利用政務大資料提升政府行政服務能力。強化對服務決策的支撐,通過對大資料資源進行模組化分析,為上司決策提供依據。今年“十一”期間,交通部門對旅遊訂單資料進行模組化,直接用來預測交通負荷、酒店負荷、治安狀況,取得較好成效;運用大資料強化信用監管,建設專門的信用資訊平台,統一歸集和使用各類市場主體産生的信用資訊,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真正實作“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強化大資料對行政行為的監管,将所有審批事項的辦事指南在網上公開,通過電子政務系統實作審批過程的全程留痕,把權力關進“資料鐵籠”,有效防止“權力任性”。

推動市、縣、鎮、村政務服務“一張網”全覆寫,歸集6類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16類便民事項資訊6萬餘條,身份認證系統、權力庫、證照庫實作省、市對接,有效減少了資料重複錄入,避免了部門資訊不暢造成的“打證明”現象泛濫,推動了“資料多跑路、群衆少跑腿”。依托政務服務網大力推進“不見面審批”改革,截至10月底,市級53個部門共實作“不見面事項(服務)”事項1650個,占審批事項總數的90%,真正做到了“以不見面為常态,以見面為例外”。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