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建構大資料平台助力體育健身事業

健康是人類生存、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最基本條件。而處于生長發育和性格形成重要時期的青少年,其健康水準不僅關系到個人成長和幸福生活,而且關系到整個民族的健康素質,關系到我國人才培養的品質。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1985至2005年的《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在這20年中,我國7至18歲兒童、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的檢出率不斷增加,而其他體質健康名額如速度、力量和耐力存在明顯的下降趨勢。

  為了應對這一現狀,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指導性檔案。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往往隻關注兒童、青少年的體質結果,而對影響其體質健康結果的過程性要素很少涉及,由此無法采取有針對性的合理幹預。

  上海體育學院國家重大社科招标項目組研發了一套“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評價體系”,并引用該“評價體系”對上海市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環境、行為、效果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于2015年12月面向社會釋出了上海市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

  指數測評結果揭示,上海地區兒童青少年體育事業發展面臨挑戰。體質水準得分高于體育健身技能和體育健身意識得分,呈“倒挂”态勢;靜态生活時間過多成為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的重要隐患;過度使用智能電子産品成為影響兒童青少年健康的高危因素;中高強度體力活動的比例偏低制約了體育在促進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中的作用。指數的釋出得到了30餘家媒體的關注,同時也得到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相關領域專家的關注。上海市政府、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上海市教委及上海市體育局相關上司出席了指數釋出會,對指數給予了高度評價。

  2016年8月,在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的統籌指導下,上海體育學院承擔了全國中國小生體育健身狀況調研工作,首次采用該評價體系對全國中國小生體育健身情況進行了全方位評估。

  同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再次明确提出要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培養青少年體育愛好,基本實作青少年熟練掌握1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確定學生校内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到2030年,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配置達标率達到100%,青少年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達到中等強度3次以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标準達标優秀率25%以上。調研工作不僅可以掌握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育健身現狀,同時也可以找準青少年學生體育工作中的短闆,明确科學、有效的健康促進路徑。

  同年11月,以陳佩傑教授為首席專家的上海體育學院學校體育與學生體質健康研究團隊所申報的《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大資料平台建設研究》,獲得了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項目組将在未來幾年持續對全國各地區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狀況進行調研,以建構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大資料平台,為政策咨詢、科學研究和國際交流提供支援。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