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蘇力推“不見面審批” 籌建省級大資料管理中心

作為對“放管服”改革落實的第一抓手,江蘇推出的“不見面審批”受到了國家層面的重視,被列為經典經驗向全國推廣。

所謂“不見面審批”,就是通過對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并“應上盡上”,需求方在電腦端就可完成操作。

截至10月31日,江蘇省市縣三級行政機關共計118857項政務服務事項實作了網上辦理,占比達98%,這也讓政務網歸集收納的各類資料達到60多個T的容量。

根據中央精神,江蘇省政府近日召開會議,對“放管服”工作進行總結,并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的工作。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會上獲悉,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江蘇将加大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享力度,形成統一的政務資訊共享交換管道,實作省市之間、各部門之間的資料共享交換,推動資訊資源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共享,并争取在2017年底左右實作與國家平台的對接。

“一張網”全覆寫

“不見面審批”被江蘇列為深化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這一改革是江蘇有效解決企業和群衆辦事難、辦事繁的重要手段,也是杜絕權力尋租、預防腐敗的重要制度安排,試圖努力将江蘇打造成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創新創業活力最強的省份之一。

在之前網際網路開始普及的年代,各地政府都建有了網站作為對外聯絡的重要視窗管道,但在具體實踐中的做法都不一樣,特别是技術标準和内容的展現形式。鑒于此,江蘇從頂層設計開始,将“不見面審批”的技術和制度層面進行了統一規範,完成了技術、門戶、用戶端、認證、支付、批文、流通等“一緻性”,僅用了4個月左右就實作了省市縣三級政府的覆寫,尤其是使得政府權力清單“三級四同”完成可全覆寫。

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主任方偉指出,全省各地各部門對各地區現有的政務服務門戶和各部門網站的政務服務欄目進行整合遷移,實作全省政務服務内容彙聚、入口統一。

其中,難度較大的則是編制省市縣三級審批服務事項清單,即同一事項的省市縣三級名稱、編碼、類型、依據相同。

改革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以南京市在全國首創房産交易與不動産登記一體化的全程線上辦理為例,有效整合了40餘項涉房業務,壓縮80%的辦理環節和50%的辦理材料,在3個工作日内辦結。

“新技術的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方偉表示,有的試點城市采用了數字化的“多圖聯審”,大力削減了圖審材料、環節、時間和成本,極大友善了辦事人群。此外,江蘇還積極探索了區域以及内部的專項評估,報告結果向社會免費提供,且5年内有效,降低了企業投資成本。

“不見面審批”要達到“3550”這樣一個改革目标,即:開辦企業3個工作日内完成、不動産登記5個工作日内完成、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50個工作日内完成。

“盡最大限度減少需要見面的環節。”江蘇省編辦副主任張學才表示,不能“網上辦”的(如審批環節還要現場勘驗以後才能發放相關證照),可通過“代辦制”、“快遞送”實作“不見面”。

政務大資料如何應用

“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是一個完整的制度設計,“網上辦”是“不見面”審批(服務)實作的主要形式,進而形成“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的有機整體。

目前,省編辦正在全面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清單标準化工作,并針對“不見面”審批(服務)存在的标準不統一問題,協同省質監局、省政務辦等多個部門制定“不見面”審批标準,推進“不見面”審批向規範化、标準化方向發展。

“不見面審批”隻是最為直接的一個目的,從省級政府宏觀調控的角度看,是否可以将這些資料進行更廣泛的應用?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由于這一制度設計參考了借鑒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評價方法,是以對13個設區市、96個縣(市、區)開展簡政放權創業創新環境評價,并會進行排名向各地政府回報。

而在之前的實踐中,針對“開辦企業”、“不動産交易登記”、“投資項目報建審批”三項名額進行了重點優化,使得這三項名額在全國排名領先,受到了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中對“營商環境”的贊同。

開展對省以下政府的營商環境的評價,僅僅是政務大資料利用的一個方面。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建軍表示,資訊資源的整合共享已成為大資料應用中遇到的重要的瓶頸制約和堵點難點,是以已在開展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享工作,并在籌建省大資料管理中心。

此前,國家發改委在南京召開“簡政放權”調研座談會,明确表示江蘇方面可以先行先試,利用政務大資料進行更多的探索。

多位江蘇省級部門負責人表示,通過對大資料的共享和研究,對提升自身工作效率很有幫助。很多涉及到多個政府部門、多個環節、多項審批的工作,雖然剛開始的時候較為繁瑣,特别是有的審批都是串聯的、互為前置的,但在多個部門的配合下一舉得到了解決,不會再出現“審批互為前提”的問題。

江蘇省住建廳副廳長宋如亞表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實施主體在地方政府,但在互相協調共同努力下,對若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措施進行內建,確定了在50個工作日内完成,将改革前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不見面審批”還帶動了政府職能部門工作的創新,“多出了内容”。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李閩表示,在全面實作實體經濟企業5個工作日獲得不動産登記證等涉及到“房産、地産”的過程中,開發出來的APP和微信公衆号等基本實作了網上預約、申請等服務,同時也成為“人們關注房地産資訊的聚集地”。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