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害死兩位名将,差點搞垮唐朝,竟成為淩煙閣功臣

763年,史朝義兵敗自殺,曆時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被徹底平定。唐代宗為表彰功臣,打破慣例,将一些做出重要貢獻人物的畫像供奉到淩煙閣之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竟然有兩個宦官!其中一個更是罪大惡極,他差點搞垮唐朝!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都知道唐朝中後期宦官專權,這個宦官的名氣也不小,名叫程元振!根據史料記載,程元振是京兆三原人,年少的時候就進入宮中做宦官,最高做到飛龍廄副使,算是唐朝宮中的“弼馬溫”吧。一個偶然的機會,讓程元振從弼馬溫成為皇帝面前的紅人。

此人害死兩位名将,差點搞垮唐朝,竟成為淩煙閣功臣

原來在762年,唐肅宗病重,張皇後想廢掉太子,除掉宦官李輔國,另立越王監國。這個情報被程元振得知,他立即報告給李輔國。李輔國立即采取行動,讓程元振先将太子保護起來,之後将張皇後一黨除掉。太子在李輔國、程元振等人的幫助下,登基稱帝,是為唐代宗。

唐代宗即位後,投桃報李,對程元振加官進爵,“以功拜飛龍副使、右監門将軍、上柱國,知内侍省事”。當然代宗重用程元振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利用他除掉當時的頭号大宦官李輔國。之後唐代宗,削去李輔國的禁軍兵權,讓程元振為“骠騎大将軍、邠國公,盡總禁兵”。

此人害死兩位名将,差點搞垮唐朝,竟成為淩煙閣功臣

唐代宗這招其實并不高明,相當于除去了一隻狼,引來了一隻虎。程元振取代李輔國後,“權震天下,在輔國右,兇決又過之,軍中呼十郎”,這個程元振比李輔國還壞。但即便如此,此時安史之亂也已經平定,于是唐代宗将30奪位功臣的畫像奉入淩煙閣,其中竟然有程元振!

程元振掌權後,開始為非作歹,差點将大唐王朝搞垮!首先,誣陷迫害名将。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湧現出一大批名将,這些人無一例外都遭到程元振的诋毀誣陷。最先中招的是大将郭子儀,不過他還算好的,僅僅被削去兵權,以閑職任事。其他人就沒這麼幸運了。

此人害死兩位名将,差點搞垮唐朝,竟成為淩煙閣功臣

節度使來瑱在平定戰亂過程中,戰功卓著,卻因得罪程元振而被誣陷,在入朝後被貶為縣尉,行至途中被賜死。同華節度使李懷讓也被程元振誣陷,“憂甚自殺”。大将李光弼是與郭子儀齊名的人物,結果也被誣陷,從此不再入朝。程元振這麼一鬧騰,導緻藩鎮與朝廷離心,差點搞垮唐朝!

763年9月,吐蕃大軍大舉入侵,邊将告急,但程元振隐瞞情報,并不上奏。10月,吐蕃大軍在唐朝降将的引導下,順利進入關中地區,這時候皇帝才得到消息,關中震駭!唐代宗趕緊下诏,征集各地藩鎮入京勤王,但諸将們對程元振咬牙切齒,沒有一個人發兵相救。

吐蕃大軍抵達渭水,兵臨長安,唐代宗率領少數人馬倉皇出逃。吐蕃大軍進入長安,劫掠一空,并且立李承宏立為傀儡皇帝,大有颠覆李唐江山的野心。此時的唐王朝也是風雨飄搖之中,稍有不慎,可能就換改天換日,幸好唐朝還有一個大将叫郭子儀!

此人害死兩位名将,差點搞垮唐朝,竟成為淩煙閣功臣

郭子儀手裡也沒多少軍隊,但他用疑兵計,令人宣揚“郭令公自商州将大軍不知其數至矣!”,吐蕃卻信以為真,倉皇撤出長安。郭子儀率軍随即收複長安。此時逃難在外的唐代宗接到了許多奏折,紛紛彈劾程元振,不過代宗隻是将他削去官爵,放歸田裡。

程元振賊心不死,穿着婦人的衣服潛回京師,妄圖見到皇帝,以圖東山再起,但被禦史發現,将其彈劾,唐代宗無法,隻得将其流放溱州。但程元振得罪的人太多,當行至江陵時,就被仇家殺死,也算罪有應得!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微信公衆号:縱橫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