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21》再現共産黨上司的首次勞工運動,還原千人罷工大場面

作者:北青熱點

由黃建新監制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的電影《1921》将于7月1日上映。4月30日,影片釋出“咱們勞工有力量”勞工運動特輯及海報,展現了片中對中國共産黨上司的第一次有組織的勞工罷工——上海英美煙廠勞工千人罷工場面的匠心還原。

《1921》再現共産黨上司的首次勞工運動,還原千人罷工大場面

再現共産黨首次上司的千人大罷工

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代表大會在巴黎開幕,會上代表一緻同意,将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産階級的共同節日。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号“勞動節紀念号”出版,以李大钊的《“五一”運動史》文章作為發刊詞,号召中國勞工将這年的5月1日作為覺醒的日期。在陳獨秀的指導下,5000多名勞工在上海召開了世界勞動紀念大會,會上勞工提出了“三八制”的要求,并高呼“勞動萬歲”。這便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勞動節。影片選在勞動節前夕釋出這組物料,是對百年來為勞動者權益奔走呼号的先輩的緻敬,也是對當下所有勞動者的緻敬。

當時的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态,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在這樣畸形的社會環境下,國内勞工遭到非人的待遇。不僅要在糟糕的環境下進行工作,還經常面臨超負荷的工作任務,得不到約定的報酬。随着“五四運動”的爆發和深入,勞工階級思想日益覺醒。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給勞工階級提供了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為勞工階級争取階級解放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指導。影片中呈現的上海英美煙廠勞工罷工,是由中國共産黨上司的第一次有組織的勞工罷工。1921年7月20日,上海英美煙廠勞工不堪資方虐待,八千多勞工參加了同盟罷工。當時正值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黨組織得知消息後,即派黨員李啟漢到廠指導。這場罷工在持續20多天後終于取得勝利。

30日釋出的海報正是還原了這次勞工罷工的場面,演員們飾演的黨員及勞工代表,高舉着公理的智語,高舞着信仰的赤旗,群情激昂,發出正義的呐喊。在此前釋出的“新生”版預告中,歐豪一聲嘶啞而洪亮的“出發”令人印象深刻,這一幕也被收錄在了此次釋出的物料中。

歐豪飾演的李啟漢,是中國共産黨的第一批黨員,著名的早期勞工運動領袖。1927年4月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年僅29歲。直至死前,他仍堅持在指導勞工運動的一線。王森飾演的是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第一個勞工黨員李中,他在深入群衆開展勞工運動的同時,還積極為勞工刊物《勞動界》撰稿,以通俗明了的語言向勞工宣揚馬克思主義。俞灏明飾演的陸征章曾在共産黨上司的第一個工會——上海機器工會中任辦事員。上海機器工會的建立,在社會各界中,特别在勞工中引起了較大反響,它使上海勞工運動面貌為之一新。張曉晨飾演的是上海最早的工會組織之一上海印刷工會發起人楊迪先,在他的演講辭中指出大家的奮鬥目标,要達到“無階級,無役人,無人役”的時代。

《1921》再現共産黨上司的首次勞工運動,還原千人罷工大場面

黃建新鄭大聖事無巨細把控勞工運動大場面

随着一聲聲“勞工神聖”“勞工階級萬歲”的嘹亮口号,特輯揭開了勞工運動這場涉及上千名演員的大場面拍攝背後的艱辛。66歲的黃建新導演,在現場活力十足,奔跑穿梭在螢幕與現場之間,絲毫看不到他疲憊的樣子。一兩千人的群演調控,繁雜的道具配合,黃導始終保持着高标準嚴要求,親力親為地把控每一個細節。演員俞灏明在幕後,黃導對集會勞工每一句口号的緊湊程度都有着非常精準的高要求,更會“關注到鏡頭裡每個演員的狀态,哪怕是群衆演員,都要達到他在大環境裡的狀态。”另一位飾演罷工勞工的演員葉筱玮分享道:“黃導一個眼神就能看出背景窗戶邊一個不起眼的筆筒擺放是否正确。”黃導負責把控全場,聯合導演鄭大聖則一絲不苟地嚴摳現場演員的表演。有群演喊口号的情緒不夠高,鄭導就帶着群演一起聲嘶力竭的喊;有群演揮舞拳頭的力度不夠大,他就親自示範出拳動作。他會耐心地調整每位群衆演員的聲音、眼神,最終現場所有人的情緒都被他帶動了起來。

在兩位專業又敬業的導演的帶領下,每一位演員都不敢有任何懈怠。沒有人計較在這樣一個大場面群戲中,個人的鏡頭有多少、台詞有幾句,都站在為整部作品考量的角度下,拿出了自己最飽滿的精神狀态和最嚴謹的工作态度。為了更貼近罷工持續了二十多天的狀态,演員們一遍遍重拍,喊口号到青筋暴起、聲嘶力竭,但仍主動要求“再保一條”。在談及參演影片感悟時,劉暢感言“《1921》讓我們更加愛我們的國家”,演員王森則動情表示電影《1921》中呈現的先輩們是百年前的開拓者,“置自己安危于不顧,一直守着自己的信念”。

《1921》再現共産黨上司的首次勞工運動,還原千人罷工大場面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

編輯/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