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絕非偶然》:窮小子如何逆襲成心理學大師?他用一生來诠釋答案01 要有擺脫現狀的決心02 熱愛與勤奮,才能托起逆襲的夢想03 保持良好的心态,人生旅途中,記得欣賞每一處風景

作者:明月共讀書

很多人心裡都藏着一個難以企及的夢想,用時下流行的詞彙來說的話,那就是逆襲。

可是,逆襲的實作,真的有可能嗎?或許,我們可以從著名心理學家阿倫森身上去尋求答案。成長于貧民窟的他,父親去世後甚至都沒有上大學的錢,可是,最後卻成為了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大師之一。這個勵志故事可謂是逆襲界的重磅案例了。

在20世紀100位心理學大師的榜單上,埃利奧特.阿倫森赫然在列。在美國心理協會一百多年曆史上,他是唯一一位獲得教學、科研和寫作三項最高獎項的學者,他所取得的成就如此矚目,以緻于無數人想從他的成長曆程中窺得成功的奧秘。

《絕非偶然》:窮小子如何逆襲成心理學大師?他用一生來诠釋答案01 要有擺脫現狀的決心02 熱愛與勤奮,才能托起逆襲的夢想03 保持良好的心态,人生旅途中,記得欣賞每一處風景

阿倫森也想要與世人分享,自己是如何從一個腼腆内向的,成長于貧民窟的小男孩,一步步變成影響千萬人的心理學大師的。不僅是自己的人生曆程,他還想讓人們更深刻地認識他畢生熱愛的社會心理學。而且,他也不乏幽默地說道,他要告訴自己的孫兒們“爺爺并不是生來就這麼老的。”

于是他寫下了《絕非偶然》這本書,想要告訴那些經常自問“我是誰?”的人,更應該問的問題是“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找到心中答案并為之努力,那麼,理想的實作一定是絕非偶然。

本文将從三個方面,去探尋人生逆襲的幾個重要心路曆程,分别是擺脫現狀的決心、自身的熱愛與努力以及良好的心态。讀這樣一本充滿力量的書,往往能夠激發人們對于生活更多的熱情與思索。正如華南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遲毓凱在序中所說,每個人都可以讀大師的故事,學經典的研究,想自己的人生。

《絕非偶然》:窮小子如何逆襲成心理學大師?他用一生來诠釋答案01 要有擺脫現狀的決心02 熱愛與勤奮,才能托起逆襲的夢想03 保持良好的心态,人生旅途中,記得欣賞每一處風景

阿倫森讀高中畢業班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家裡幾乎喪失掉所有的經濟來源。就在所有人都想要成績不好的阿倫森辍學打工來養家時,已經就讀大學的哥哥賈森強烈反對。賈森聲稱自己和阿倫森都可以半工半讀,需要出去工作的是母親。

雖然哥哥賈森努力說服了家人,來支援阿倫森上學。但是阿倫森自己卻打心眼裡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成績并不理想的他,對于大學不抱任何希望。

哥哥賈森為了說服阿倫森用功學習,對他說道“笨蛋,你真想過那種推着嬰兒車,沿着雪莉大街閑逛的日子嗎?”

正是這句話燃起了阿倫森想要認真學習的決心。沿着雪莉大街閑逛是什麼樣的生活呢,讓當時的阿倫森内心如此抵觸?原來,那是一群早早辍學的少年,年紀輕輕就已為人父,作着毫無前途的工作,整體推着嬰兒車在鎮上閑逛。如果不奮力一躍,那麼阿倫森的也将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是哥哥賈森讓阿倫森下定了決心,告别過去渾渾噩噩的自己,下定決心擺脫現狀,謀求一份更值得期待的未來。

《絕非偶然》:窮小子如何逆襲成心理學大師?他用一生來诠釋答案01 要有擺脫現狀的決心02 熱愛與勤奮,才能托起逆襲的夢想03 保持良好的心态,人生旅途中,記得欣賞每一處風景

阿倫森終于如願來到了大學。勤工儉學的他,逐漸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每次老師講完課之後,他都會通讀一遍課堂上記錄的潦草的筆記,然後認真地寫下一兩頁的知識概要。這個過程不僅幫助他快速記住課堂的核心内容,他還能掌握到教授講課的架構與思路。

這種方法讓阿倫森了解了學生的指責所在,不僅僅是機械的記錄知識,還需要批判性地思考并質疑那些未經證明的判斷。而最顯而易見的成果就是,在第一學年下學期阿倫森就拿了全a的好成績。

勤奮,永遠是成功路上最好的敲門磚。想要托起自己的夢想,就必須要付出足夠的努力。

阿倫森是幸運的,他與心理學的結緣,起因是與一名女孩的約會,為了陪女孩上課他聽到了亞伯拉罕·馬斯洛的心理學導論。雖然,那次約會的結果是他失去了女孩,卻找到了自己的畢生所愛,第二天他就轉到了心理學系,師從馬斯洛。

《絕非偶然》:窮小子如何逆襲成心理學大師?他用一生來诠釋答案01 要有擺脫現狀的決心02 熱愛與勤奮,才能托起逆襲的夢想03 保持良好的心态,人生旅途中,記得欣賞每一處風景

正如阿倫森自己所說,受馬斯洛的影響,他決定運用心理學的智慧和知識去改善人類的境況。這份熱愛的種子,雖然隻是處于萌芽階段,卻也讓阿倫森擁有了不斷探索的勇氣。

他發現了自己在設計實驗方面的才能後,便開始了沒日沒夜地研究與實際操作,在他眼裡萬事皆可實驗。正是這種大量的實踐,奠定了他在實驗心理學的地位。

在哈佛任教時,他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這沒有影響他教學的熱情,越來越多的學生湧入他的教室。而他也結合自己的處境,在不斷地思索中完善了著名的認知失調理論。

正是這份對于社會心理學的熱情,與持之不懈的努力,最終才成就了阿倫森對于所研究領域的深刻認知。

如果說人生就像過山車,那麼,對于阿倫森來說,最喜歡的就是現在。而他也确實一直在努力過好每一個當下。

年少時的阿倫森,也曾經想過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人,内向的他其實也渴望變成哥哥那種光芒四射的人。

《絕非偶然》:窮小子如何逆襲成心理學大師?他用一生來诠釋答案01 要有擺脫現狀的決心02 熱愛與勤奮,才能托起逆襲的夢想03 保持良好的心态,人生旅途中,記得欣賞每一處風景

暑假打工的時候,面對着巧舌如簧的“話筒男”,就是那個站在遊戲廳門口招攬客人的人,回家後他無數次模仿話筒男的語氣與詞彙,還不斷加以改進。最終在偶然一次替班的時候,被老闆發現了他善于推銷的另一面。

自我覺知與反思的良好心态,讓阿倫森有機會直面自己的現狀,并采取相應的行動來改善自己。

哪怕是老年時遭遇失明,阿倫森也始終保持樂觀。他利用自己的心理學知識,不斷自我調試,降低那些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情的重要程度,更加關注自己依然能做的事情,這讓他心态逐漸平和了下來。

無論命運給他什麼樣的牌,他都會微笑着,努力把他打好。或許這才是認真生活最重要的方式。

《絕非偶然》:窮小子如何逆襲成心理學大師?他用一生來诠釋答案01 要有擺脫現狀的決心02 熱愛與勤奮,才能托起逆襲的夢想03 保持良好的心态,人生旅途中,記得欣賞每一處風景

寫在最後:

《絕非偶然》這本書,既是阿倫森的一本自傳,也是一本心理學著作。但是本書充滿感情的語言,生動的自我成長經曆分享,讓人讀起來不僅毫無生澀之感,還會感受到滿滿的向上能量。

阿倫森從不否認自己的幸運,若非足夠幸運,他很可能大學都上不了,或者無法接觸到為之奮鬥一生的社會心理學。

但是,幸運之外呢?他抓住了機遇,并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更值得稱道的是他的樂觀向上的精神,一種不放棄,始終相信一切可以改變的信念。

如此,才明白,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絕非偶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