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為了應對蘇聯的鋼鐵洪流,計劃研發一款用于步兵攜帶進行反坦克使用的單兵武器,當時蘇聯配備的t-34坦克勢如破竹,在德國軍隊中出現了t-34危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時的德國陸軍武器辦公室(hwa)在1942年5月提出了作戰小分隊反坦克武器計劃,這個計劃的最終産物就是本期武器大講堂的主角-德國鐵拳反坦克火箭彈。

戰争末期的單兵利器

德國鐵拳反坦克火箭彈發展于1942年,當時德國陸軍發現現有的步兵攜行反裝甲武器已無力對抗敵軍裝甲部隊,尤其是在1941年6月執行入侵蘇聯戰略後,這種無力的狀況更加嚴重。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當時的蘇聯具有年産上萬輛t-34坦克的實力,是以德國陸軍深受蘇聯陸地鋼鐵洪流的困擾,急需一款能由步兵攜帶的輕型反坦克武器,于是很快的向本土軍工廠釋出了新型反坦克武器的需求。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在1942年11月要求hasag開發一款發射破甲榴彈的無後座力炮,這家公司在現有的反坦克武器基礎上進行研發,并很快的就送出了方案,而具體的研發過程和方案情況目前已經無法考究。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因為在1945年4月,美軍即将攻入萊比錫的時候,雨果暨阿佛烈·施奈德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與他的妻子在總部大樓引爆炸彈自殺,該公司的部分檔案因而被焚毀,是以這款鐵拳系列反坦克火箭彈的研發紀錄也大都損毀。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目前的紀錄是早期該公司的武器研發部主任海因裡希·蘭格威勒博士率領其研發小組基于無後坐力炮原理研發出一款小型的版本,該版本名稱叫做fp 42,fp是德語拳彈faustpatrone的縮寫,這個版本也有個外号叫做“小葛麗特”(gretchen)。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當時進行測試的時候發現這種武器操作不便,瞄準更是困難,尤其是發射的時候尾焰會灼燒持握的手掌,是以必須得戴上手套操作,曾在1943年初送往東線進行實戰測試,結果當時的前線士兵非常不認可這種新武器,當時在送往前線測試之前,設計師海因裡希·蘭格威勒博士已經在測試試驗中發現不足,于是在1942年12月就提出了一些修改需求,這個需求是整個發射器的長度不可以超過1米、發射管上需要有瞄準表尺、發射按鈕要放在瞄準表尺後方和戰鬥部加裝折疊尾翼等改進需求。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在1943年初重新設計出一種射後即丢的無後座力破甲榴彈發射器,這個發射器就是後來服役的鐵拳反坦克火箭的原型,被稱為30式小型拳彈(faustpatrone klein 30),後續也優化出不少版本,在名稱上統稱為拳彈(faustpatrone)。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在經過測試優化之後的1943年7月,經過軍方的測試評估,開始正式進入量産階段,量産的版本被重新命名為30式鐵拳(panzerfaust 30),服役後正式定型為鐵拳系列(panzerfaust),這便是鐵拳反坦克火箭彈的發展曆程。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量産服役的鐵拳反坦克火箭彈在1943年8月送達東線進行實戰測試,當時的士兵們發現鐵拳的構造簡單輕巧,威力卻大到足以擊毀蘇聯的重型坦克,是以沒過多久就受到基層士兵的贊賞。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該發射器整體由低等鋼材制成的身管、瞄準表尺、發射裝置、保險和戰鬥部組成,因為服役之後又進行了更新,陸續更新出了不同射程的版本,例如射程達到60米的鐵拳60、射程達到100米的鐵拳100、射程達到150米的鐵拳150和還未量産的鐵拳250,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原理,我們以鐵拳最初始的版本鐵拳30為例進行詳解尺寸。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鐵拳30發射器部分長度為809毫米,管内直徑為33mm,在兩端都開口,基本上與之前我們介紹的現代rpg和at4反坦克火箭筒的無後坐力炮原理差不多。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同時為了防止尾焰灼傷後方的人員,一般會在身管的尾部上方用紅色德語:achtung! feuerstrahl(注意!火焰噴氣!)标注警告字樣。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在尾噴口會在出廠的時候使用一個硬紙制成的蓋子蓋住封口,不過一般運到戰場上的時候士兵都會把它拆掉,不拆掉也沒關系,在發射的時候這個防塵蓋會被尾噴的氣流炸掉。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發射管内部裝填有黑色的發射藥,其中鐵拳30版本的推進劑裝藥量為54g、鐵拳60為134g、鐵拳100則為190g,不同的發射藥裝藥量能帶來不同的射程。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在發射管的前部焊接有一個距離表尺,這個标尺是采用鋼片沖壓成形的,以射程60米的鐵拳60表尺為例,上面開有是哪個不同大小的觇孔,并在下方分别标注距離數字,從上到下分别對應的是80米、60米和30米。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其開孔并不是一個小圓孔,而是一個方形的開孔搭配下方的一個凹點,其實在這個凹點才是瞄準點,上方的方框是為了觀察目标使用的。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從瞄準的設計可以看出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并未設計準星,瞄準的時候是通過觀景窗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方框觀察目标,然後将戰鬥部的彈頭擡高,通過彈頭的上緣和凹點對準進行瞄準目标。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标尺一般情況下是朝向前方收起,使用保險針固定住,在拉出保險針之後就可以彈起瞄準了,不過此時還無法射擊,因為标尺後部的按壓式扳機設計了一個額外的保險,這個保險叫做射擊安全栓。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在标尺沒有打開的情況下這個安全栓是推不動的,隻有在标尺打開的情況下,這個安全栓才可以向前推到定位點,這個時候扳機才可以按壓擊發,相當于是二次保險的意思,這些基本上就是發射系統的組成了。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在戰鬥部的設計上,整體分成頭部罩、固定環及爆炸主體、内部裝藥、引信、點火器、定向尾翼、木棒和尾部罩。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在戰鬥部表面漆裝有說明書,包括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和瞄準方式都有說明,友善在戰場上沒有經驗的士兵快速上手使用。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其内部的裝藥根據不同的型号有不同的量,其中鐵拳30、60和100的裝藥量為800克50%tnt:50%rdx混合藥、鐵拳150的則為900g,戰鬥部的裝藥采用倒錐形的方式安裝,也就是常說的錐空裝藥,這種裝藥方式會在彈頭前部留有中空的部分,我們在第598期介紹日本二戰時期使用的自殺式反戰車刺雷也講過一樣的設計,這裡就不過多闡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檢視我們往期的視訊。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在發射藥的後部是引信和點火器的結構,一般在運輸的時候,彈頭内是沒有裝入引信的,隻有在使用前才插入使用,彈頭的尾部設計有四片定向尾翼,這個尾翼采用高彈性薄鋼片制成,平時是收起來的,在發射之後,炮彈離開發射管口時尾翼就會自動撐開,可以讓彈頭實作旋轉,進而穩定炮彈的飛行路線提升精度,其戰鬥部的破甲原理跟後來的日本反戰車刺雷戰鬥部原理差不太多。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當時鐵拳反坦克火箭彈的戰鬥部可以擊穿傾斜30度140~220毫米厚度的軋壓均質裝甲,不同的型号有不同的初速速度和射程,其中鐵拳30型戰鬥部初速度為30米/秒、有效射程30米、破甲深度為140mm軋壓均質鋼裝甲。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鐵拳60型初速度為45米/秒、有效射程60米、破甲深度為200mm,後來的鐵拳100型初速度為60米/秒、有效射程100米、破甲深度為220 mm軋壓均質鋼裝甲,在當時基本上可以對付大部分主流的坦克。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在發射的時候,需要以手臂夾在腋下發射或者是肩抗發射,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射手被尾焰燙傷或燒傷,而發射完畢之後,發射管就可以直接抛棄不用了,可以說鐵拳反坦克火箭筒是世界上第一款單次使用的反裝甲武器。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當時研發出來之後,廣泛地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當時的德軍士兵經常躲藏在灌木叢或者是溝壕中襲擊經過的坦克裝甲車輛,二戰中擊毀了數百輛蘇聯的t-34系列坦克,而美軍的謝爾曼坦克更是不計其數。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根據目前的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初始的小型鐵拳30量産超過150萬挺,其他的型号量産660萬挺,鐵拳150也有接近10萬挺被生産出來,是以二戰中的鐵拳系列反坦克火箭筒産量超過了800萬,深刻的影響戰後反坦克火箭筒的發展。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其制造技術大都是鋼闆沖壓成型,子產品化的結構非常易于生産,整體的造價也非常低廉,是以能在德國大量生産并讓德軍步兵有能力與敵方裝甲部隊近距交戰,但是也存在射程低、精度差和具有巨大的尾焰容易暴露的問題。

鐵拳誕生記,二戰末期德國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誕生記

而其設計方案和技術材料後來被秘密地送到當時的日本,日本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了自殺式的四式反戰車刺雷,而戰後的各國也紛紛更新研發出各自的反坦克火箭筒,也算是一款影響深遠的反坦克武器開山之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