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年來廣東共派出10批醫療隊援助加納 架起中加友誼之橋

作者:星星飛翔

按照中國與加納政府間的相關協定,2009年12月29日,首批援加納醫療隊先遣小組從廣州出發,踏上陌生的非洲大地。如今,廣東已連續向加納派出了10批醫療隊。位于加納首都阿克拉的中國—加納友好醫院總是人滿為患,中醫藥文化也在此“圈粉”無數。

是醫療隊也是外交官

當中國首批援加納醫療隊的先遣小組抵達加納時,機場冷冷清清,沒有歡迎儀式,加納方一個人都沒來。出發前,作為隊長,時任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副院長的韋建瑞就預計會有困難,但沒想到,最大的困難竟是來自受援國的冷漠和排斥,一開始他們連醫院都進不去。

按照兩國協定,他們要在西非最大的醫院——克裡布教學醫院工作。但有着西方教育背景的當地醫生,根本不想讓中國醫生介入臨床工作。克裡布教學醫院外科主任要求中國醫療隊需先考取當地的執業牌照,還要教育訓練英語一個月。其内科主任更提出要他們“見習”一年,先當“學徒”。加納衛生部官員也反複勸說醫療隊去社群醫院工作。

韋建瑞深知,不符合兩國協定的做法,不能同意。

他們想了很多辦法。一方面,韋建瑞向加納衛生部寫信說明情況,并與中國大使館密切溝通,以兩國政府協定為依據,據理力争。另一方面,隊員們想法設法施展技術,得到當地醫生的認可。

突破口在麻醉科和泌尿外科。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麻醉醫生李傑僅使用喉鏡,就為一個口腔被惡性良性腫瘤塞滿的重病患完成氣管插管麻醉,高超技術徹底折服了該院麻醉科主任及現場醫護。

在韋建瑞争取下,中國向加納捐贈了一批輸尿管鏡等裝置。廣醫三院泌尿外科醫生劉平用從中國帶來的全套裝置,完成了加納第一台不用開刀的輸尿管鏡取石手術,短短一個小時就為患者解除了梗阻。

“中國醫生,verygood(非常棒)!”中國醫生一邊實力打動了當地醫生,一邊還聯系國内捐贈了大批當地急需的心電監護儀等醫療裝置及藥品。内科主任态度180°轉彎,遠遠地看到韋建瑞,就熱情洋溢地打招呼:“ProfessorWei(韋教授)!”

首批隊員離開時,是聖誕假期連着周末。從不在休息日工作的加納方面打破慣例,為他們準備了盛大的歡送儀式。

“那一刻,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醫療隊得到了加納人民的認可。”時隔多年,如今是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院長的韋建瑞依然動容。

探索新的醫療援外模式

首批醫療隊為後來的隊伍打開了局面,積累了經驗。至今,廣東已向加納派遣了10批援加醫療隊,共110名隊員。目前正在執行援助任務的第10批援加納醫療隊,由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整建制組派,駐紮在由中國援建的中加友好醫院。

這裡被譽為中加兩國合作的結晶,為附近超過40萬居民解決了看病難問題。診室門口,往往坐滿了等待就診的患者,隊伍甚至會排到樓梯口。

“61歲男性,患有巨大惡性胃間質瘤,腹部腫脹,病情危重!”4月的一天,醫療隊接到求助電話。“我隻在30年前在英國受訓的時候做過這類手術。”當地醫生ZAK沒有操刀的把握。

重任落到了中國醫生肩上。

隊長莊少惠負責麻醉,手術室護士鄒觀發用流利的英語協調着手術事宜,主刀醫生楊填一邊手術,一邊給身邊的當地醫生進行講解,探查、墊脾、遊離、暴露……每一步都有條不紊。

手術順利完成,病人1小時後蘇醒,生命體征穩定。中加友好醫院第一例胃癌根治術成功!

這已經數不清是第幾個中國醫療隊帶來的“第一例”。12年來,一批批中國醫療隊員給加納帶來了心髒外科、惡性良性腫瘤摘除、斷肢再植等高精尖醫學臨床技術,解除了無數人的痛苦。

第2批援加醫療隊隊長林純瑩将中國捐贈的心髒B超、動态心電圖充分運用到臨床,建立起了心内科病房管理模式。到她離開時,克裡布教學醫院心内科每月死亡率從11%降至5%。

為了減輕地級市派遣援外醫療隊的壓力,同時確定醫療隊醫療技術水準,在前幾批隊員的推動下,援加納醫療隊後來主要以廣東省内高等醫學院校附屬醫院援派為主,期限也從2年縮短到1年。這一組派模式,被後來的援助多米尼克醫療工作借鑒。

“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工作方法,也在加納最先探索。加納的許多醫生都曾赴粵教育訓練學習,不少在粵學習的加納醫學生學有所成後回到自己的祖國執業。

根據援外工作特點和當地需求實際,廣東還依托援加納醫療隊探索實施了以專科幫扶為切入口的短期援外創新項目,開啟了醫療援外新模式——

中國—加納西非心髒中心合作項目于2015年正式啟動,醫療專家們“自帶幹糧”,為加納從無到有建立起心血管專科團隊;

中國—加納婦幼健康工程項目對口幫扶中加友好醫院,讓該院新生兒科護理品質得到大幅提高,2019年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分别降低8個和7個千分點。

中醫藥文化落地生根

2019年的一次活動中,當地僑領黃某突然暈倒在地。在場的第8批援加醫療隊隊長劉求紅和隊員們緊急将他送到附近的私家醫院。

可能是腦卒中!劉求紅當即向當地醫生表明身份,希望采用中醫針灸放血療法。當地醫生将信将疑,勉強同意,但全程緊張“監視”。

沒有随身攜帶針灸針,劉求紅和隊員選用5毫升注射器的針頭,在黃某10個手指尖的十宣穴刺入。豆粒大小的鮮血流出,沒過幾分鐘,黃某的意識、知覺就有所恢複,當地醫生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2018年12月開始,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整建制組派第8批援加醫療隊,随後廣東省中醫院牽頭組建第9批援加醫療隊,中醫藥也成為這兩支隊伍的特色。

首次運用中醫放血療法治療全麻術後急性咽喉炎;首次運用針灸輔助治療術後腹脹腹痛,療效确切;首次用腹針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肥胖……中國醫生的神奇針法,在本地居民間口口相傳。

加納百姓至今仍保留頭頂重物走路的傳統風俗,頸椎和腰椎問題高發。第9批醫療隊隊員袁鋒用電針、溫針灸等為附近社群居民解決腰痛問題,慕名而來的患者越來越多。

“袁醫生,我們想學習中醫針灸。”當地的醫護紛紛拜師學藝。通過傳幫帶,袁鋒為當地培養了3名掌握中醫特色療法的醫生。

12年來,中醫藥文化越來越受到當地居民的認可。

醫療隊員劉晨柳施展雷火灸,為腹部疼痛的女性患者開展治療,獲贊連連;醫療隊來到加納最大的傳統醫學醫院,非洲朋友紛紛站起身來,跟着他們打起強身健體的八段錦;他們帶來的開胃健脾飲、銀荷漱口液等中醫藥成為“緊俏貨”。

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加納蔓延之際,第9批援加醫療隊隊長石永勇邀請了一批加納專家參加與國内專家的視訊連線,了解中醫藥抗疫方法。

當得知中藥湯劑能有效緩解症狀時,加納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科梅主動與醫療隊探讨,中醫藥應何時用、怎麼用。

以中醫藥為橋,中加兩國人民互相學習,建立信任,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南方日報記者 鐘哲 李秀婷 實習生 劉婕桐)

來源:南方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