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前段時間,一段父子三人的對話視訊,在網絡上爆火。
視訊很短,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卻稱得上驚豔。
來源@童年終結者
故事的起因,是哥哥的學校布置了一項“靜坐”的作業,他沒耐心不樂意做,被媽媽批評了。
兩兄弟不服管教,便一唱一和,到爸爸那裡告媽媽狀。
哥哥先發制人:“她隻顧及自己的感受,不顧别人。”
弟弟一旁補刀:“對,我這次也認為是媽媽的錯。”
爸爸不動聲色,曉之以理:“作業本身就是你的事情,為什麼要别人來要求你呢?你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幹好嗎?”
“你是個男子漢,做作業是你的職責啊。”
哥哥依舊不服:“我隻是覺得,她講話的語氣可以對我好一點。”
弟弟可能也是被批評了,在一旁幫腔:“對啊,其實有些話說出來挺傷人的,她每次跟我們說話都很兇的。”
爸爸繼續以理服人:“事情總有前因後果,你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不會這樣了嘛。女孩子就是情緒化一點,你們事情沒做好她才發火的啊。”
見兄弟二人開始遲疑,他繼續拆招。
“每個人都不願意做他自己要做的事情,那這個社會不早就亂了啊。 你們每天早上過馬路的時候,交警叔叔他願意站在馬路上嗎?願意吃這個尾氣嗎?”
傲嬌哥哥想了一會,誠實回答:“不願意,尾氣難聞死了。”
爸爸順勢反問:“那他們是不是依然選擇站在那裡?
醫護人員願意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沖鋒在前嗎?人都會害怕,但他們是不是義無反顧地去了?
職責!你是一個學生,你的任務當然是學習了。
雖然以後我們可能有更多的選擇,但在現在國小這個階段,說實話你拼音都沒學會,加減乘除都不會,那也太不行了吧。”
02
被爸爸的“兒童學習職責論”當頭棒喝,哥哥自亂陣腳,眼看即将敗北,弟弟又迎難而上,靈魂發問:
“爸爸,為什麼你總幫着她(媽媽)說話呢?不能教育下你老婆嗎?”
爸爸頓時嚴肅起來,一反剛才的笑臉,認真給兄弟倆上了一課。
“對于媽媽的工作,爸爸我要表示支援和贊同。
在你們做錯事情的時候我并沒有進行幹預,她進行了幹預,我還要去唱反調?怎麼可能呢對不對?
在教育你倆的問題上,我倆的觀點是一緻的。
她無非語氣稍稍地強硬了一點點,就是因為平時沒有兇過你們,是以你們就覺得她态度不好了。
男人做錯事就得認,不要死犟,根本沒有意義的。”
弟弟不甘心,把問題上升到了父母子女人權、人格平等的高度上。
“我覺得方法可以改進,書上都說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是一樣的,享受相同的權益的。”
爸爸臨危不亂,持續輸出觀點。
“就事論事,我們對你有監護、教育和撫養的權利。不要讀兩天書肚子裡有點墨水,你就不是你了。
按道理罵你們這件事情應該我來,終歸媽媽是女孩子。
再說她是你們媽媽,難道你們做錯事情她不應該教育你,不應該規整你的行為嗎?
别以為她是媽媽就好像顯得人家多強勢一樣,人家也是從女兒做起的,人家也是有爸爸媽媽疼的,憑什麼管了你們還要被你們兇?”
視訊最後,兄弟倆聽得心服口服,轉身去向媽媽道歉。
回顧全程,兩個孩子自始至終口才了得,邏輯線上,爸爸同樣予理還擊,不急不躁,見招拆招。
一場教科書級别的示範,短短幾分鐘,就讓孩子明白了,為人要扛起責任,為子要尊重媽媽,為夫要愛護妻子。
那句“我永遠支援、認同媽媽”,更是赢得了15.2萬網友的點贊。
那些幸福的家庭,都有個相似的規律:丈夫把妻子寵成家庭的核心。
03
有人說,自從有了孩子之後,我們就忘記了如何做夫妻。
因為養育孩子引發的争吵,逐漸成了夫妻關系崩盤的元兇。
丈夫要麼不管,要麼亂管。連“七年之癢”,都急速銳減成了“四年之變”。
想起前段時間鄭州的一位丈夫,發覺老婆不太對勁,總是不搭理自己,懷疑她出軌了。
于是他趁着妻子熟睡,偷拿出她的手機,仔細翻查無果準備放棄時,卻因浏覽器中的搜尋記錄心疼得說不出話來。
除了孩子,妻子反複敲下的還有“産後抑郁自測表”“看見老公就心煩怎麼辦”“夫妻分居多久可以自動離婚”。
他沒想到,夫妻獨自一人承受了這麼大的負面情緒,活得如此煎熬。
心驚之餘,悔意湧上心頭。作為丈夫,他付出的太少。
有句話叫,一段好的婚姻,兩個人之間除了愛,還要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共同孕育的成長,以及刻骨銘心的恩情。
可是人人皆知的話,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有位媽媽說,她白天要面對職場的繁雜,晚上要迎接家庭的瑣碎。
在教育孩子時,老公還時不時唱反調,借機在孩子面前說她壞話博好感,明明自己付出了所有心血,到頭來孩子隻和爸爸親。
當孩子說出“我隻要爸爸不要媽媽”的那一刻,才真正體會到天塌下來,頃刻間壓住心髒的窒息感。
她不怕艱辛,隻怕寒心。
人生不易,需要找個人來同舟共濟。
為人妻時,她将自己的手輕放在你的手掌,圖的不是錦衣玉食,而是希望你将她放在心上。
為人母時,她最想聽的也許不是那句三字情話,而是在哄睡孩子後,你的一句:
“碗我刷好了,衣服我放洗衣機了,地也拖了,明天早上我送孩子去上課,老婆你早點休息吧。”
有時候妻子的崩潰和無助,隻要丈夫的一點關心和在乎,就可以治愈。
生活瑣事一起面對,了解和尊重她的意見;教育孩子時統一戰線,貫徹和執行她的理念。
隻要大方向沒錯,小細節又何足挂齒。
04
早前,在微網誌上看到個故事。
一位農民工丈夫在七夕那天帶着妻子下飯店,慶祝情人節,特意點了一份酸菜魚。
兩人打工收入本來就少,家裡上有老下有小,吃個食堂就能管飽。妻子借口自己不愛吃,指責丈夫亂花錢。
“憑啥過這個節日?”
本以為丈夫會覺得掃興,誰知他大手一揮,霸氣之餘又滿含溫情:
“憑你是我媳婦,憑我是你男人,憑咱倆都是倆眼睛一鼻子。别人能過,你也得過!
憑我脾氣不好,就任性了。就興小年輕、小白領過七夕。我們打工的就不能過啦?我就過!”
說完他回頭跟老闆點了魚,還強調了一句,“這是我老婆最愛吃的菜。”
塗磊說,男人真正的責任是要在乎你所愛的人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感受。
記得一檔家裝改造節目《暖暖的新家》,欄目組選擇的是北京一個胡同裡,一家四口住的10㎡的房子。
雖然物質匮乏,但一家人卻樂在其中。
他們不裝電視,卻有一屋子書。
他們生活拮據,但爸爸每周都會給媽媽買一束花,給兩個兒子帶回一點小禮物。
鏡頭裡,女主人的臉上沒有生活強加的疲憊和倦怠。
面對粗粝的現實,她的嘴角永遠帶着笑意,眼眸撲閃着靈動的光。
幾十年的婚姻生活,丈夫的态度,才能決定婚姻的溫度,家庭的幸福度。
以我所能,用真誠、信任和體貼,消除你的遺憾和心酸。
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曾對父親們說的,“你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真心喜愛自己的妻子。”
當媽媽被爸爸寵成家中的核心,她才能夠用她的愛,去滋養孩子,滋養家庭。
共勉。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