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宣城記憶之二十三:羊玄保,赢棋得來的宣城太守

宣城記憶之二十三:羊玄保,赢棋得來的宣城太守

二十三、羊玄保: 赢棋得來的宣城太守

邢少山

宣城曆史上是一個大郡,是一個重鎮,“土控吳兼越,川連歙與池。山河地襟帶,軍鎮國藩維”(杜牧《題宣州》)它的長官人選很重要,條件很苛刻。要想當宣城太守,“非親賢不拜”(章眠《绮霞閣記》)這就是說,往往必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皇帝的親戚或親信;二是賢能之輩。謝朓出任宣城太守是最明顯的例證。謝朓除了有才外,他的母親是宋文帝第五女長城公主。但在這前後也不都總是這樣,曆史也往往與人們開開玩笑。例如,宋代有一個叫羊玄保的人是靠下棋下赢了得了宣城太守的位置。哈哈,這一技之長也真是太厲害了。

宣城記憶之二十三:羊玄保,赢棋得來的宣城太守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得讓我從頭說起。 羊玄保(371--464年),南朝泰山南城人。祖父羊楷,是晉朝的尚書都官郎。父親羊綏,是中書侍郎。羊玄保開始擔任宋武帝的鎮軍參軍,少帝景平年間,逐漸升遷為司徒右長史。衛将軍王弘對他十分了解與器重,曾對左長史庾登之、吏部尚書王準之說:“你們二位賢士聰明俊朗,很多東西可以會悟通達,然而寬宏美好的聲望,自然應當共同推重羊君。不久,羊玄保入朝擔任了黃門侍郎。

宣城記憶之二十三:羊玄保,赢棋得來的宣城太守

劉宋的開創者是劉裕,人稱宋武帝,有“氣吞萬裡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之勢,然而,他有個不好的毛病,喜歡賭博。這毛病是從小養成的。年輕的時候,劉裕喜愛賭博,有時輸了錢還不起就逃跑。有一回,他輸了京口大族刁逹的錢,這亇刁達可饒不了他。劉裕又把以往的手段拿出來,拼命逃跑。刁達随後追趕,結果被逮住,刁達抱他拴在馬樁上,問他要錢,劉裕好可憐兮兮啊!劉裕還英年早逝,傳位于三子劉義隆,史稱宋文帝。也許是家傳,宋文帝也愛好下棋,顧命大臣謝晦承其祖謝安的技藝手把手地教宋文帝下棋,但謝晦想,不能像其父養成賭博的毛病,而希望他能從圍棋中參悟出治理天下的道理與玄機,于是謝晦很用心教他,他也很用心學,漸漸文帝有了長進,一有空文帝總是來找謝晦下棋,謝晦不好拒絕。可是謝晦是顧命大臣,有許多事要辦,不像皇帝高興辦就辦、不高興辦就不辦。後來,謝晦想了個辦法,他找來一個人頂替他,這個人就是黃門侍郎羊玄保。 其實,羊玄保下棋的水準隻是三品(古代評定棋手水準高低,用品位制,一品最高,九品最低,與現在的段位剛好颠倒)。我們說過,羊玄保當時的職位很低,而文帝每次與他下棋,他看在上司的份上,總是讓着,(文帝曽經說朕自知隻有五品)。但光下棋沒有刺激不行,因為文帝與羊玄保下棋每次文帝都是赢,皇上有點飄飄然了。有一次,文帝在開局前蠻有信心地說:“如果你下赢了,我把宣城太守的位置賞給你。”皇帝知道宣城太守的份量,他把宣城太守當香饽饽來誘惑下面的人。羊玄保聽了當時驚呆了,他怎麼也知宣城太守的份量,這誘惑多太大了,羊玄保太高興了。每次羊玄保礙着皇上的臉面都讓了,這次他不能讓了,他想,在宮裡混,混到哪年哪月才能當上太守,何況是宣城太守啊!這事也不是我胡編亂造,史上有記載: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也...... 善弈棋,品第三。文帝亦好弈,與賭郡,玄保戲勝,以補宣城太守。”(《南史宋書•羊玄保傳》,下同)皇帝是金口玉言,皇帝嘴裡出聖旨,講了話是算數的。羊玄保下赢了,接下來,羊玄保真的到宣城來做了太守。

宣城記憶之二十三:羊玄保,赢棋得來的宣城太守

羊玄保到宣城來做太守,老百姓倒不管誰來當上司,上司來了對老百姓好就行。羊太守走馬上任,與宣城原來的太守劉式之交接,他立馬發現了一個問題,“先是,劉式之為宣城立吏人亡叛制,一人不禽,符伍裡吏送州作部;能禽者賞位二階。”發現這個問題後,“玄保以為非宜,陳之于上曰:‘臣伏尋亡叛之由,皆出于窮逼,未有足以推存而樂為此者也。今立殊制,于事為苦。又尋此制施一邦而已,若其是邪,則應與天下為一;若其非邪,亦不宜獨行一郡,由此制停’。”這兩段古文的意思是說,在羊玄保他來宣城前,原宣城太守劉式之自行為宣城訂立了一條官吏對付叛逃的政策。這政策規定:一個人如果不能抓到,就以公文通知伍、裡的官吏扭送到州郡的有關部門,能抓到此人的人賞官位二級。羊玄保認為這樣做不妥當,上任後立馬向皇帝反映說:'臣探讨叛逃的緣由,是出于極端的逼迫,沒有人能在得生存的情況下樂意起來叛亂。現在訂立的政策,對于現實十分苛苦。又考慮這個政策僅是在一個地區實施,如果它正确的,應該與天下統一;倘若不正确,那就不應該在一個郡中單獨推行。”經羊玄保一反映,皇上也認為不妥,下令停止。這一停止,喜剎了宣城衙門裡的官員,他們都擁護羊玄保,贊成取消這亇做法,并恭慰說他來是替自己說話的了。羊玄保來宣城的第一闆斧就砍得如此幹淨利落,得到上下呼應,他的人氣很快旺起來。然而羊玄保沒有飄飄然,他反倒不張揚,潔身自好,深入各地察訪,人們對他更敬重了。

宣城記憶之二十三:羊玄保,赢棋得來的宣城太守

宣城名山勝水很多,他踏遍宣城的山山水水,看到了敬亭山、水陽江、柏枧山v、青弋冮、高峰山、宛溪河,山清水秀,猶如一盤圍棋,黑白相間,殺進殺出都可以,他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農民種桑種果,增加收入;對于一些河道加以疏浚,讓其更加通暢。他合理布局,步步為營,用上全都心計,經他精心治理,宣城政通人和,五谷豐登,一派興旺景象。皇上聽說後,還對大臣們自圓其說,說他選對了人等。還要差遣人到宣城來看看,但皇上始終來忘了下棋的好愛,特選善弈之士去宣城,一面了解情況,一面找羊玄保下棋,看看他棋的進展。

宣城記憶之二十三:羊玄保,赢棋得來的宣城太守

欽差大臣到宣城轉了一圈,宣城一派興旺景象,與人交談,都說太守的好話。好,沒事了,也不能立即回去,反正有吃有喝,沒有事與太守下下棋,這也是任務。欽差與太守下棋,引起了人們的興趣,慚慚地宣城的鄉下城裡都有人下圍棋。而正巧,宣城有個鄉叫棋盤鄉,地理位置與之相似,“去城三十裡,有山名棋子山。”(清•光緒《宣城縣志》) 柏枧山現在也有棋盤石之景。宣城人慚慚對圍棋産生了興趣,城裡鄉下,到處有人下棋,宣城後來成了全國國棋之鄉,這是後話。皇上了解到,羊玄保在宣城做了幾年太守,為政凊廉,生活儉樸,而宣城的發展迅速,物産豐盛,水裡跑的,天上飛的,什麼都起來了,但他不拿不要,“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頻授名郡。” 羊玄保一下子火了,宣城一下子火了。皇上還說:他不拿不要,“玄保廉素寡欲”,“不營财利,處家儉薄” ,“去後常見思”,這是皇上對他的評價。别人隻認為羊玄保隻是靠善弈博得皇帝偏心,其實并非僅僅如此,羊玄保在宣城的種種政績表明,他的确是亇人才,不過當時沒有施展才能的舞台,而今而棋赢得宣城太守,給了他展示自己能力的機遇。因羊玄保兩袖清風,兩袖清風,口碑極好,宋文帝又昔日的君臣關系,欲把他提升。

宣城記憶之二十三:羊玄保,赢棋得來的宣城太守

然而這件事沒做成,孝武帝接位了。孝武帝了解情況後,繼先帝之願,擢羊玄保為光祿大夫。大明辛醜五年((461年),羊玄保又升為散騎常侍、特進。大明申辰八年(564年),羊玄保去世,享年94歲。死後,追加谥号為定子。文帝也經常說:“一個人做官不僅必須要有才幹,也必須要有運氣。每次有了好的官位出缺,我不曾不先想起羊玄保啊。”可見朝廷對他的器重。晚唐詩人孫元晏有詩曰: “晏運命将各有期,好官才阙即思之。就中堪愛羊玄保,偏受君王分外知。”當然,文帝在這裡說出了做官的另一個條件“機遇” 。

宣城記憶之二十三:羊玄保,赢棋得來的宣城太守

說來也怪,自從羊玄保靠下棋下嬴了得了宣城太守以後,宣城圍棋有更大發展。明代晚南棋派與京師派、永嘉派三足鼎立; 清代有汪漢年、汪幼清名噪一時。解放後,圍棋比賽熱火朝天,紋枰論道,落子無聲;’圍棋教育訓練學校如雨後春筍。想不到在宣城,一千多年後宣城的另一個“太守“宣城市委書記高登榜倡道圍棋。2009年宣城成立宣城市圍棋協會,市委書記高豋榜書記任名譽主席。同年11月,市教育局專門下文,将圍棋納入中國小、幼稚園選修課程,定期開展比賽。2010年,黑白對奕,萬人開局。2011年宣城市被中國圍棋協會授予“中國圍棋之鄉”,棋聖聶衛平親臨現場,事後并授課,這樣,宣城繼“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後的又添一張名片。人們這時想起羊玄保下棋下赢了得了宣城太守,不僅覺得有趣,而感到親切與崇敬,也感歎自己的才能如果遇到了像羊玄保這樣的機遇,也會大幹一番事業,做出一定的成績了。哈哈,您說是嗎?

宣城記憶之二十三:羊玄保,赢棋得來的宣城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