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1 崔娅銘 知識分子

►海德堡人的祖先被認為在180萬-80萬年前走出非洲。來源:credit: richard gray
撰文 | 崔娅銘
責編 | 陳曉雪
《知識分子》微信公衆号:the-intellectual
●●●
不管你是否對人類進化感興趣,你都一定見過一張“人類進化圖解”。在這張圖上,畫着各種半人半猿的動物的側影,它們從黑猩猩開始,排成一隊,從左到右慢慢直起身子,直到最右側的人類完全直起身體。如果你并非生物專業出身,那麼你對人類進化的最初和最深刻印象可能來自于這張生動的圖解。而且你一定看過不止一張,因為它自從誕生以來就被各種改編和惡搞,有的畫着猿類好不容易站了起來,最後卻又成了程式猿;
在冷戰期間被用來警示核危機;
有的說人類越來越胖;
還有辛普森一家的版本。
一張畫被惡搞到匪夷所思的程度,除了神秘的蒙娜麗莎,恐怕找不出第二張了。這正說明了這幅圖的風靡程度。它多麼簡練地解釋了人類進化的過程。這幅畫一出世就得到了流行文化的熱烈追捧,幾十年間有無數人改編和惡搞,簡直成了現代文化中标杆式的存在。連吹毛求疵的謝耳朵都把這幅畫穿在身上。然而,很多人類學家和進化學者都對這幅畫意見重重,認為這張幫助很多人認識了人類進化的圖,卻也深深誤導了對生物學一知半解的吃瓜群衆。
追本溯源
這圖究竟錯在哪裡?我們先來看看這幅畫的原始版本長什麼樣。
這幅畫最初來自于一個科普著作。它誕生于1965年,是美國自然曆史畫家魯道夫·紮靈格(rudolph f. zallinger)為時代公司的《時間-生命》叢書的“早期人類”卷創作的插圖。原圖名為《進步的行進》(march of progress)。
原畫是一張很長的圖,一共畫了15個人類祖先的行走側影。但是因為這張圖太長了,如果勉強将其當做插圖縮小,印在一頁上,讀者們可能就看不清楚畫上的細節,辜負了這張精良的畫作。這樣,出版商隻能把它印在一張比四頁紙還長的折疊頁上,需要全部展開才能看到圖檔的全貌。但是,如果你不将其展開,就隻能看到第三到第五,以及最後的三個人像,一共六個側影。現在流行的各種惡搞版本就是從這個簡化版本改編而來的。
數量少了,中心思想并沒有改變:他們全部面朝右側,一個接一個地排成一隊,從左到右一個比一個站得直,似乎在一起向右側行進。
這卷書的作者是已故的古人類學泰鬥,美國人類學家弗蘭西斯·克拉克·豪威爾(f. clark howell)。既然作者這麼牛,插圖自然也不會差到哪兒去。沒錯,這副圖上的15個側影,全部是真實的科學發現,囊括了當時發現的幾乎所有“人類化石”種類。
►從左到右分别是:上猿、原康修爾猿、森林古猿、山猿、臘瑪古猿、南方古猿、傍人、高等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梭羅人、羅德西亞人、尼安德特人、克羅馬農人、現代人。
現在看來,其中有些化石種類并不屬于人類,是人類進化的旁支。但盡管如此,這是一個多麼完美的進化鍊條,從猿到人,環環相扣。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進化并非環環相扣的鍊條
衆所周知,這是一張描繪人類進化曆程的圖。對一個沒有特殊古人類學知識的普通人來說,最左側畫的就是猿猴,畫上的最右側是我們現代人。這讓我們從本能上認為,人類的進化就是從猿猴開始,經過中間一個接一個的進化階段,最終變成了現代人。
但是,進化并不是這樣,像一條鎖鍊,一環扣一環的。而是更像是一棵樹上的樹杈,不斷地發散。即使我們僅僅從進化這棵大樹上截取人類進化這一小叢樹枝,上面也有枝枝叉叉,每一根小樹枝,都代表了人類進化中的一個支系,但其中隻有最長的那根樹枝代表了現代人的進化過程。
而在這幅圖上,作者一股腦地把所有已知的化石都放了上來,還讓他們站成一排齊步走。這就好像你奉媽媽之命整理出一張家族的家譜,本來家譜應該長這樣:
而你卻整理成了這樣:
外公——爺爺——大叔——二叔——大舅——爸爸——大表哥——大堂哥——二表哥——我
我們不用想都知道,家譜應該是發散狀的,其中隻有一支是你的直系親屬;而不應該把所有的家族成員都拉進來,按照年齡大小排成一條直線。原因很簡單,你的父母是你的爸爸和媽媽,而不是你的二表哥,盡管他的年齡比你大。你的大堂哥、大表哥和二表哥,都是家族成員,卻不是你的直系親屬。
探索人類進化這項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為人類建立自己的家譜。不用說,和普通的家譜一樣,也應該是一個樹狀的、發散的家譜,而不是一條直線的家譜。無論《進步的行進》這幅畫的本意如何,但這種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發現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部一股腦放在畫裡,讓他們排排站齊步走的做法,給人的印象就是人類的家譜就是這樣一條直線。
實際上,進化應該用一棵樹,而不是一根線來表示,科學家們也花了很久才認識到。最初,在達爾文的提示下,人們認為人類就是由現代的猿類進化而來,于是希望找到人類和猿類之間“缺失的一環”。這樣,人們每發現一件似乎介于猿類和人類形态之間的化石,就宣布自己找到了這“缺失的一環”。
後來,随着化石的發現越來越多,人和猿之間缺失的似乎并不止一環,而是很多環。于是,人們就想當然地将這些化石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排起來。但這樣還是無法解決問題,因為其中很多生活時代很近的化石,形态卻相差非常大。這樣,人們漸漸意識到,人類進化比最初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可能包含很多條不同的支系,就像一棵樹,而不是一條線。
後來我們又發現了大量的人類化石,但直到現在,我們也還無法完全确定,究竟哪些化石代表的類群屬于現代人這一支系。不同的學者有着自己各自的解釋,這個問題要靠發現更多的化石才能解決。
現在的黑猩猩怎麼還沒變成人類?
除了“進化線”還是“進化樹”的問題,這幅畫還有一個不那麼顯而易見的問題。畫中的所有遠古人類都向着最右側的現代人走去,這似乎暗示着大家都是奔着現代人的方向在進化。真的是這樣嗎?這些遠古人類的最終目标就是進化成現代人嗎?
這是一個非常容易被誤解的問題。你是不是也想不明白,為什麼今天的黑猩猩還沒變成人類?他們什麼時候才能變成人類呢?之是以會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沒有明白進化的方向。
如果要回答進化是否有方向性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說,進化當然有方向,進化的方向就是從低級向進階,從簡單到複雜。不信你看,在進化的過程中,單細胞生物變成了多細胞生物,人比黑猩猩更聰明,這不就是從低級到進階,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嗎?
别着急,讓我們從頭理一理。要想明白進化的方向,就要看一看驅動進化的力量是什麼,以及這種力量是否有方向性。進化的驅動力是什麼?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詳細地講述了物種發生變化的原因,那就是适應環境。換句話說,進化的驅動力是自然選擇,進化的目的是适應環境。
是以,進化的确有方向,這個方向就是适應環境的方向。一個物種經過了自然選擇而能夠成功地生存下去,它就是适應環境的,我們就可以說它進化了。但是,物種并不一定非要變得更複雜,更進階才能适應環境。單細胞的細菌雖然結構很簡單,在進化樹上的位置很低,但并不影響它們好好地生存,它們在自己的環境中能夠好好地活下去,就說明它們并不需要進化。進化并不是随時都在起作用,隻有環境發生改變的時候進化才會出現。
今天存在在世界上的任何一種動物,都是經曆了長期的适應性進化,能自如地生活在自己的環境中的,進化的産物。是以,現在的黑猩猩之是以沒有變成人類,是因為人類根本就不是黑猩猩變來的。人類的祖先的确是一種猿類,卻并不是黑猩猩或任何一種現存的靈長類動物,而是一種已經不再存在的猿類。黑猩猩也是在長期的适應性進化的過程中,适應了叢林生活,變成現在的樣子的。黑猩猩進化的方向就是它現在的樣子,它們根本就不需要進化成人類。進化成人類的是另外一個和黑猩猩親緣關系密切的猿類支系。
其實,《進化的行進》這幅畫最初隻是一個插圖,書中對這幅圖的注釋解釋得很清楚,其本意并沒有暗示人類的線性進化,也沒有暗示人類進化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這幅畫在現代文化中的流行程度絕對是作者始料未及的。而流行令它完全脫離了最初的科學性,最終反而傳播了對人類進化的誤解。
就是這樣,這幅現象級的插圖本來是一個藝術、文化和科學的完美碰撞,卻也因為科學上的不嚴謹而問題多多。有時候真的是不得不承認,讓科學流行起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者簡介:
崔娅銘,198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古人類學博士。
制版編輯:斯嘉麗丨
本頁刊發内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衆号、報刊等轉載請聯系授權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