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枕頭和鐵軌搭建環形鐵路,1:1模拟生産列車在舞台上疾馳,遊擊隊員接載列車,搶奪物資,大膽、靈活......這是一部大型原創雜技劇《鐵道英雄》中"驚豔、危險、奇異、絕對"的場景。
近日,山東雜技團創作的雜技劇《鐵道英雄》在濟南首演。産業勞工"英雄群體形象"的塑造,融合了"聲、光、電、影"于一體的舞台呈現,以高難度技巧講述故事的創新手段,都讓這部作品"看點"飽滿,同時也為雜技舞台劇帶來了新的探索。
"技術""戲劇"融合,創新講故事的方式
活躍在山東省衛莊地區的鐵路遊擊隊是著名的抗日武裝力量。從曆史上看,面對日軍的殘酷暴行,這支隊伍勇敢無畏,在與日軍的鬥争中取得了一場勝利。
《鐵道英雄》是以抗日戰争期間中國共産黨上司的魯南鐵路遊擊隊、魯南人民抗日義勇旅抗日侵略者的英勇事迹、鐵路遊擊長老、地下交通員鳳瀾的愛情故事、鳳瀾從普通百姓成長為優秀共産黨員的脈絡而改編而成的, 以及人民對中國共産黨的忠誠。
這條鐵路線上的英雄傳奇如何與雜技相比對?"雜技劇"版如何才能脫穎而出,與影視、小說等其他藝術形式的成功相媲美?顯然,觀衆的心理期望越高,對創意團隊的挑戰就越大。
"為了突破以往雜技劇'硬抒情、叙事尴尬'的局限,在構思之初,創始人從鐵路遊擊隊的戰鬥形式入手,考慮雜技動作、技巧的比對,并堅持以戲劇為主導,使雜技技術為叙事服務,展現'技術''玩法'與最佳形态相結合。
該劇的藝術總監、編劇張桂林介紹,為此,該劇大膽摒棄了山東省雜技團節目的一些傳統優勢,将"吊環""滾環""繩索技術""蹦床"等原創技巧進行創作結構,同時根據劇情創作了大量新的雜技道具。
在舞台上,自行車、長凳等普通生活用品演變成雜技演員翻轉騰霆的輔助道具,不僅突出了地域特色,更是城市的煙火;
這些新道具,在強制雜技技能創新的同時,與情境和人物息息相關,起到了促進劇情發展的作用,效果引人入勝。
多層idicsy空間建構新型觀看關系
與傳統戲劇形式不同,雜技劇《鐵路英雄》的表達空間是多層次的。
在雜技界,一般來說,"地面演員不高"是一個慣例,但在《鐵路英雄》中,為了更好地服務劇情的發展,演員們"上天去地",多元度地展現情感、力量和美感。
在劇中,借助繩索技術,在目睹兒子"小男孩"被日本人扒死後,被吊死的鳳蘭撕心裂肺的舞蹈中,内心的痛苦和仇恨表現得淋漓盡緻;高難度技巧和情節結構的高度統一性使觀衆看起來驚心動魄。
在《鐵路英雄》中,道具和演員都在移動,成為一種特殊的"時空運動"。在很多舞台美術形式中,隻有雜技藝術才能穿過地面和高空,呈現出獨特的"垂直運動美學特征"。
"節目是'抗日戰争報',劇場入口處有1930年代和1940年代穿着打扮的人發出'外面'的消息,火車從眼前看,槍聲在耳邊......"觀衆王曉陽說,他從影院一開始,就感受到了《鐵道英雄》的不同,另外,整部劇的視聽效果震撼人心,就像電影《真人秀》一般。
除了從高空到地面的垂直表演空間外,環形鐵路将"内環"表演區和"外環"觀衆區分開,但通過超速列車營造出體育舞台效果和演員的"跳入跳出",這兩個區域被十個巧妙地連接配接在一起——革命群衆的"扒手列車, 殺敵搶"壯舉,鳳瀾失喪兒的悲劇叙事是在同一領域完成的,真正發生在觀衆身邊,為觀衆帶來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
英雄們也有感情創造迷人的紅色經典
作為山東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創作的紅色文藝作品,雜技劇《鐵道英雄》以老鐵、鳳蘭愛情故事為主線,同步塑造了礦工達昭、火車司機老孫等産業勞工的"英雄群體形象", 突破了目前紅色主題藝術作品以鄉村主題的形式,彌補了這種主題在舞台藝術中的不足。
"以'老鐵'為例,他在劇中的感情是多層次的,他對黨的信仰超越了一切,他左手腕上的紅布其實是一面黨旗,這個細節來自魯南鐵路旅真實案例的曆史。而面對與鳳蘭的愛情,他有一個單純、害羞的一面,山東男人,每當為勝利而奮鬥時,他就像其他遊擊隊員一樣,喜悅滿是言語。該劇導演張偉表示,為了讓主人公的形象有血有肉,充滿生動,原班人以"曆史精神"去鑽研每一個細節,力求展現出每個角色不同的邏輯次元。
《鐵路英雄》實作了革命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該劇既有神兵天塌下來等緊張的掙紮場面,也有男女主角的審美愛情,也還有主線之外的"散點"人物的和諧表達,令人耳目一新。
劇中人物的情感也被"注入"到外部雜技中。"在《鐵道英雄》中,鳳蘭深受啟發,一步步成長為革命戰士,需要表演發展的人物變遷,與傳統雜技隻注重表演技巧不同。
劇中鳳蘭的演員之一張旭表示,即使劇中的U線、籠子等段落離不開技術支援,但更需要演員對角色有情感體驗,才能進入角色,表現自己内心的"溫度"。
原著雜技劇《鐵道英雄》也是一場藝術視覺盛宴。該劇完全按照1:1模拟的火車制作,豐富工業風格設計的紫莊鐵龍,以黑、白、灰為主色調,突出了舞台的莊嚴與色彩張力,将工業風格、現代感與曆史時代創造性相結合。
錢漢7月17日照片報道
點錢來捍衛
找記者、找報道、求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赤路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點情報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