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蔔力工作室的新作《紅海龜》已于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亮相,首映之後,批評者有之,贊譽者亦有之,但無論怎樣,這部電影都為吉蔔力工作室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後宮崎駿時代。邁克爾·度德威特,《紅海龜》的導演,一個荷蘭人。
我們會驚訝于吉蔔力工作室會找一位非日本籍,甚至沒有長篇動畫制作經驗的藝術家當導演。是的,《紅海龜》是度德威特的第一部長篇動畫,在《紅海龜》之前,邁克爾·度德威特共有5部動畫作品,其中《父與女》以8分30秒在時長上登頂。但度德威特已經不是一個年輕人了,甚至不是一個中年人,1953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經63歲,按孔子的說法,他已經處于六十而耳順的階段了。
或者我們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紅海龜》之前,他無意于動畫長篇,而一個本無意于長篇動畫的藝術家為什麼又導演了這部《紅海龜》呢?在戛納的圓桌訪談中度德威特透露在此之前拍攝一部動畫長篇所需要的資金、技術以及等待使他缺乏從事這一項目的欲望和動機,而吉蔔力真誠的邀約則打破了他的猶疑。至于吉蔔力工作室選擇邁克爾·度德威特的原因,我們或許可以從度德威特的那幾部動畫短片中窺見一二。“東方式的簡約、甯靜和含蓄,情感細膩,哲學性的思辨意味”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形容度德威特的獨立動畫,《父與女》是關于死亡和守望的思考,《和尚和飛魚》則圍繞着這樣一個哲學問題“欲”,魚是欲的象征,修士追逐魚而不得,最後卻是與魚共入虛空世界,《茶之芳香》則相比較前兩部更為抽象難懂,佛教所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導演想說什麼并不重要,關鍵是我們能從中得出什麼。度德威特的作品中明顯的東方情懷使得吉蔔力工作室鐘情于他,甚至沒有考慮過其他人選。
度德威特稱“精神性才是最為細微的部分,帶着良好情緒和自然的精神性才能讓電影非常美妙”,度德威特把一個原本關于荒島求生的粗犷故事變得細膩、平緩和美妙,《紅海龜》并不是如《魯賓遜漂流記》一般是關于求生的故事,而是在探讨人與自然,人在自然中懷有的情感以及人與時間,就如同導演所說“精神性才是最為細微的部分”,極簡的風格,緩慢的情節,樸素的愛情把這種細微、自然的精神性展露無意。值得注意的是《紅海龜》延續了度德威特往日的風格——全篇無對白,面對這樣的電影,觀衆需要有所準備。
在創作煩惱之際,邁克爾·度德威特沿着法國西南部小鎮上的一條小河騎行,夜幕降臨,四下無人,偶爾躍出水面的魚和栖息于樹枝上的小鳥是路途中的迷人之處。
作者:花幾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