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庫技術原理與應用教程(第2版)》——1.4 資料管理

本節書摘來自華章計算機《資料庫技術原理與應用教程(第2版)》一書中的第1章,第1.4節,作者 徐潔磐 操鳳萍,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人類社會有着巨大的資料資源,為有效地使用它們,必須對它們進行管理。資料管理是資料庫技術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分為操作性管理和開發性管理,下面分兩節介紹: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資料管理中的操作性管理,它可由一組軟體實作。

1.資料組織

為便于資料管理,必須對超大規模的資料進行有序與有機的組織,使其能存儲在一個統一的組織結構下,這是資料管理的首要工作。這種資料組織就構成了資料庫中資料的實體。

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如何找到所需的資料是資料管理的重要任務,這種查找的難度可用“大海撈針”來形容。查找的關鍵是資料的定位,即找到資料的位置,隻有定位後資料查找才成為可能。資料定位與查找是兩種資料操作,它們是資料管理的一項艱巨任務。此外,它還包括對資料的修改、删除與增添等操作。

資料是一種資源,其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資源,是以必須對它們加以保護以防止丢失與破壞。資料保護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資料文法與語義正确性保護:資料庫中的資料是受一定文法、語義限制的,如職工年齡一般在18~60歲之間,職工工資一般在1000~8000元之間等,而且職工的工資與其工齡、職務均有一定語義關聯,任何違反限制的資料必為不正确資料。是以,必須保護其文法、語義的正确性。

2)資料通路正确性保護:資料庫中的資料是共享的,而共享是受限的,過分的共享會帶來安全隐患,如職工對其工資隻有讀權限而無寫與改權限。是以,資料通路權限是受限的,而正确通路權限是受到保護的。

3)資料動态正确性保護:上面兩部分是資料靜态保護,此外,還有資料動态正确性保護,如在多個使用者通路同一資料時會互相間産生幹擾,進而造成資料的不正确,又如在計算機運作時所産生的故障所造成資料的破壞。是以要防止這些現象産生,就需要有一種資料動态正确性保護。

為友善使用資料,必須為不同應用環境的使用者提供不同接口,其中包括傳統的人機互動環境接口、單機環境接口、網絡環境接口、網際網路環境接口等。

在資料管理中,還提供大量的服務功能,這稱為資料服務(data service)。資料服務一般包括操作服務與資訊服務,其中操作服務主要為使用者提供操作上的友善,而資訊服務則為使用者使用資料庫提供資訊,特别是資料結構資訊、資料控制資訊,這種資訊是有關資料的資料,是以稱為中繼資料(metadata)。中繼資料是一種特殊的資料服務,由于它的重要性,本書中将對它單獨命名并加以介紹。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資料管理的基礎及主要内容。

資料管理中的開發性管理的主要工作是:

1)資料庫生成:根據設計要求生成可供實際使用的資料庫。

2)資料庫運作及維護:生成後的資料庫即可投入運作,此時必須對其作監控及維護。

開發性資料庫管理中的資料庫生成的資料庫運作的維護由一組專業人員一資料庫管理者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