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項研究稱,考古學家在兩個遠古時期的地爐中找到一些燒焦的碎屑,并鑒定出它們來自遠古時期的面包。也就是說:在農耕文明發祥以前,面包就已經誕生了。
這些殘渣的大小以毫米計,發現于約旦東北部“黑色沙漠”(black desert)中一個考古遺址。

考古學家在研磨蔍草塊莖,試着制作面粉。
考古團隊使用放射性碳定年法,對地爐内燒焦的植物材料展開了鑒定,結果發現,該地爐被使用的時間大約是1.4萬年前。
“一直以來,面包都被視為農業定居社會的産物,但在作物栽培發端之前,約旦的這一證據就已存在,而且早了至少3000年,”該研究聯名作者、哥本哈根大學的托比亞斯·裡希特(tobias richter)博士說。他指出,學界普遍認為,在黎凡特地區,成熟的農業是在公元前8000年出現的。
“也就是說,在作物栽培發端之前,捕獵采集者就開始制作面包了,”他說。
約旦東北部shubayqa遺址的一個地爐。面包殘渣就是在其中發現的。
在刊載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論文中,裡希特和來自丹麥、英國的同僚描述了2012至2015年期間,他們在“納吐夫”人(natufian)的一處遺址中發現了這兩個地爐,并從中找到面包屑。納吐夫人從事狩獵采集,會覓食野生谷物。
在地爐廢墟中,團隊發掘出濕地植物藨草的小圓塊根、豆類殘渣、甘藍類蔬菜的殘渣,一些野生谷物,包括磨碎的小麥和大麥——以及642枚燒焦的顆粒。
團隊分析了其中24枚顆粒,發現它們很像面包,其餘的應該也都類似。
“這是一些燒焦的面包屑,你家裡的烤面包機底部,可能就有這樣的東西——當你把檔位調到很高時,它們就會往下掉,”裡希特說。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24枚碎屑中,15枚包含谷物組織,有可能是大麥、“一粒小麥”(種名;小麥屬中最原始的二倍體栽培種)或燕麥,裡希特說。
還有的碎屑中包含了其他植物的成分,該團隊表示,含藨草塊根的可能性最大。
分析還顯示,制作面包的面粉可能篩過,而且因為沒有爐子,面包可能是放在炭灰中,或燒熱的石頭上烤熟的。
團隊表示,根據觀察,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這些碎屑來自一種未經發酵的面餅。
在此之前,已知最古老的面包殘渣發現于土耳其加泰土丘(新石器和紅銅時代人類定居點的遺址),可上溯至9100年前。這次的發現重新整理了以上記錄。但團隊表示,該食物出現的時間可能更早。
“在考古學中,食物殘渣一直都被忽視,故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該研究第一作者、哥本哈根大學的阿瑪伊亞·阿朗茲-奧塔埃吉(amaia arranz-otaegui)說。“我敢肯定,若将目光投向更古老的遺址,我們還有望從舊石器時代,比如2.5萬年前,找到類似面包的谷物制品。”
裡希特說,這些面包不太可能充當納吐夫人的主食,因為谷物的收集與處理需要大量勞動。團隊提出,面包可能是狩獵采集者們預先做好,為後面行程所準備的。但一些證據為另一條思路提供了可信度:這些面包可能是用在宴會或者儀式活動上。
1.46至1.16萬年前的納吐夫人遺址。考古人員在其中發現了燒焦的面包屑。
“年代更久遠的那個地爐中還有很多羚羊骨,以及其他至少十幾種動物的骨頭,比如水鳥和野兔,”裡希特說,“有點像是一大群人共享了一頓餐食,就像一場小小的宴會,然後殘渣都被投入了地爐。”
艾米·博加德(amy bogaard)是牛津大學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考古學教授,并未參與此次研究。她稱該研究引人入勝。“之前我們就知道,這些群體會以各種方式對植物進行研磨和處理,但這項研究首開先河,鑒定出了早期的面包殘渣,”她說,“站在飲食史的角度,這意味着面餅類食品的出現遠早于農業文明的确立;以及在該地區,當農業文明冉冉升起時,研磨和烘焙文化早已經确立了。”
雖然,這種面包的配方仍有待破解,但裡希特表示,他們試過用藨草的塊根制作面包,探索遠古面包可能是什麼味道。
“嘗起來有點鹹,可能并不合現代人的口味,”他說。
翻譯:雁行
校對:李莉
編輯:漫倩
來源:the guardian
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點選藍字“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