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裡面有個台詞讓我記憶猶新,有一位智者說過,學習是為了完善自己的人生,并非為了将來享樂;學習是為了養成,而并非緻富。

話雖然這麼說,但現在有多少學生學習真的是為了完善自己,大部分學生學習都是為了将來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能夠出人頭地。
但當你追求卓越的時候,成功自然也會跟随着你;當你真的選擇了自己愛好的時候,名列前茅也将不再是夢想。
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這些道理,即便知道,大家依然不為所動,背後的原因也非常讓人無可奈何。
就比如大家熟知的大學,學生們總認為自己考上大學就是一種成功,未來就可能擁有百萬年薪,但實際上真正能達到這種程度的大學生少之又少,又有多少是依靠着家裡的幫助,才走到了今天呢?
大學學曆也是如此,大家都非常向往985、211,但這裡面的學生出來之後也可能找不到工作,難道他們就是失敗者嗎?難道讀書就沒有用處了嗎?
很多人都在說什麼讀書無用論,但實際上沒有哪個成功人士是不喜歡讀書的,即便有的人學曆不高,但他依然非常喜歡學習,即便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還會不斷學習進步。
而大學院校的差距是比較大的,大家普遍認第一層次的高校就是清華北大,這兩所學校不僅是國内的翹楚,在世界中的排名也非常靠前。
其次就是各種985院校,以及部分雙非和211院校,這些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可能僅次于清華北大,學生畢業以後也會成為社會上的精英,他們也擁有着非常美好的未來。
第三個層次就是普通一本、二本的學生,這類學生如果選擇了好點的專業,畢業後也是不愁工作的,如果能力很強,還可以跟985學生競争一下。
學校層次的不同,也導緻了學生在選擇上的差距,但未來的人生其實是掌握在大學生自己手中的,就比如大家看到有的985畢業生選擇送起了外賣。
當看到大學生去送外賣的時候的,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會認為是這大學生自己的問題,很有可能是沒有能力,事實卻并非大家想的那樣。
因為社會上的各種偏見,我們總會認為成績好就應該去當白領,去當醫生、成為一名科學家,也正因為這種思想觀念,導緻某些行業競争過于激烈。
小編就有一位朋友,他今年已經三十五歲了,之前是一個公司的高管,但是最終也選擇成為了外賣小哥,原因就是因為這份工作讓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美好,讓他擁有了自由。
對于這個選擇大部分人都無法了解,這也是我們出現了對學習的一種誤解,學曆是學習成績的一個證明,但學習并不是為了讓你變得不用吃苦,學習更多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思想觀念,讓自己在學習中找到相應的樂趣。
就像是電影裡面的台詞一樣,學習并非是為了緻富,當你将學習這件事情變成了一種工具以後,學習本身的意義也将消失。
當你真正了解這個世界以後,才會發現很多名利等都是虛假的,學習這件事情是可以讓大家産生快樂的,人也是因為有了情感才能互相聯系起來,自私、貪婪的人也終究無法得到好下場。
其實人的一生都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而教育也充斥着整個生活,從嬰兒學說話開始,就已經開始不斷學習如何适應這個世界了。
等到孩子上學以後,會進入一個系統的學習過程,這個學習可以讓學生看到更多有理想的事物,在國文課本中,也能看到很多文人墨客真實的情感。
之後學生還要學習如何在集體中生活,如何與同學相處,當學生學習的知識變多了以後,他們就會感受到世界原來是這麼奇妙,原來還有那麼多世界未解之謎。
要問學習究竟是為了什麼?其實是因為每個人都會擁有的一種求知欲,以及變得更加完美的決心。
總結:
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多一些求知進取的熱情,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目标,不要去急功近利,否則未來的五十年都将有可能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