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唐最美的一首情詩,以荷花喻人,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作者:凱紫的詩詞之美

李商隐應該算是晚唐最多情的才子了,他的無題情詩,總是那樣纏綿悱恻,讓人忍不住猜想到底是怎樣風華絕代的女子,才會令他如此魂牽夢萦。

根據史書記載,李商隐有姓名可考的夫妻有三位:一個是他的妻子王氏,一個是初戀宋華陽,還有一個是洛陽富商的女兒柳枝。

很難說李商隐究竟最愛誰,因為每段愛情他都付出了真心,都給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回憶。

他的很多《無題》情詩都顯得撲朔迷離,讓人無法厘清他究竟是在懷念哪位情人。

大唐最美的一首情詩,以荷花喻人,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不過大部分人還是認為他最愛的是他的妻子王氏,因為他的很多詩篇都比較明确地表達了他對妻子的愛意。

他在新婚時就曾給愛妻寫下一首《贈荷花》,以花喻人,堪稱大唐最美情詩。

全詩如下: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大唐最美的一首情詩,以荷花喻人,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詩歌開頭并沒有從荷花着筆,而是先寫普通花葉的不同命運,以此突出後出場的荷花之美好。

世人總是重花輕葉,将花栽于金貴的盆中,而棄綠葉于不顧,任它随風飄零,落入泥中,化為塵土。

花葉本是同根而生,卻有着截然不同的命運。

花兒自有它的萬紫千紅,綠葉也有它的風情萬種,紅花再豔也需綠葉相配,可世人就是如此偏心,視綠葉于無物。

但其實有時也不能怪世人偏心,因為很多植物的花和葉不是同生同長的,就像杏花,它是單生花卉,葉未放而花已開,而葉生時花已落,雖不像彼岸花那樣花葉永不相見,但也差不多了。

而詩人寫普通花葉的不同命運和它們不甚親密的關系,其實都是為了反襯他要贊頌的荷花。

大唐最美的一首情詩,以荷花喻人,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接着的三四句便是極寫荷花之美好。

這世上隻有荷花是紅花綠葉互相映襯的,荷葉卷舒,荷花開合,它們是那樣的般配自然。

世人都說荷花清新脫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或說它出淤泥而不染,總之都是贊美它的高潔。

而李商隐這裡卻說它天真自然,花葉相配,完美無缺,倒是新奇。

其實他自然不是在單純贊美荷花,而是借此向妻子表明心意:你看我們,就像這綠荷紅菡萏,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呢。

聽慣了比翼鳥、連理枝的比喻,突然覺得李商隐這樣不落俗套的比喻更顯清新自然,足見他對妻子的一片真心。

傳說王氏也是個精通詩書的才女,和李商隐确實算是天作之合,若是她不通文墨,想必也看不懂李商隐要表白的情意吧。

大唐最美的一首情詩,以荷花喻人,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接着的最後兩句,既是一種期盼,也是一種擔憂。

荷花與荷葉互相映襯,互相相依,令人羨慕,可當荷葉枯萎,荷花凋零時,該多令人愁苦啊!

前一句表現了他想和王氏長相厮守,白頭偕老的願望,而後面一句則是他的擔心,他害怕他們的愛情會出現變故。

因為愛才會怕,所謂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他很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緣分,是以才會感慨若無法厮守,将會凄苦終老。

而他也是一語成谶,後來王氏先他而去,獨留他漂泊世間,傳聞《錦瑟》便是他悼念亡妻之作,“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看似句句寫花,其實都是在以花喻人,堪稱大唐最美的情詩,其中的深情厚意比起他的無題情詩也是不遑多讓,都是至情之人寫的至情之文。

不知這首詩是否打動了你呢?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