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崛圍山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崛圍山紅葉”文化品牌,10月18日,由太原市文物局、太原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唐風晉韻 錦繡太原——2021首屆崛圍紅葉節”開幕式在窦大夫祠舉行。

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崛圍山博物館管轄着窦大夫祠、淨因寺、多福寺三處國家級文物保護機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擴大崛圍山博物館影響力,滿足遊客觀賞需求,從即日起到12月31日期間,在窦大夫祠舉辦“匠心晉韻 巧奪天工——多福寺明代壁畫精品展”“窦大夫祠石刻精品拓片展”“神來飛剪 隽永之美——崛圍山主題剪紙展”,以文化展覽和活動,豐富古建築内涵,讓更多公衆在鑒賞古建築的過程中,增加山西文化自信,了解我們身邊豐富的文化遺産。
窦大夫祠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區西北25公裡處,為紀念春秋時期晉國賢大夫窦犨所建,由烈石寒泉、窦大夫祠、保甯寺、觀音殿、趙戴文公館組成,占地17000餘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其中烈石寒泉是古晉陽八景之一。窦大夫祠整個建築為磚、木、石結構,共有殿堂30餘間,中軸線上依次布列為樂樓、山門殿、獻殿和大殿,兩側配東西耳房、廂房及鐘鼓二樓等。其中元代建築遺存三處,分别為窦大夫祠的山門、獻殿和正殿,其餘附屬建築為清代遺存。虹巢為傅山先生著書之處。
淨因寺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區土堂村,寺内藏有晉陽第一土佛,故俗稱“土堂大佛”。寺院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占地5700餘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布列有山門、南殿、韋陀殿、大雄寶殿。大佛閣位于二進院落,閣内中央土雕大佛高約10米,結跏趺坐,佛面高額豐準,神态安詳,名動晉陽。三進院殘存古柏兩株,古稱“土堂怪柏”,為古晉陽八景之一。傅山先生曾在此隐居、修行、著書和行醫。
多福寺位于太原市西北24公裡風景如畫的崛圍山,始建于唐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原名崛圍教寺,宋末毀于兵火。明洪武年間重修,弘治年間改名多福寺,後多次重修。寺院三面環山,占地面積3153平方米。現存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文殊閣(紅葉洞)、千佛殿、黑龍殿。傅山先生曾在此隐居行醫,“崛圍紅葉”為古晉陽八景之一。
多福寺大雄寶殿三壁繪有明代壁畫,面積達90.93平方米。繪畫内容描寫的是釋迦牟尼一生的經曆。此圖以連環畫的形式組成,自東壁南端上隅開始,逆時針繞壁繪制,最後至西壁南端下部結束,共計84幅,為明代寺觀壁畫中的精品。
來源: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