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代宗李豫在無奈中掙紮的多情皇帝

作者:曆史崔
唐代宗李豫在無奈中掙紮的多情皇帝

文/曆史崔

上一集曆史崔講了,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鐵勒人仆固懷恩,因為與回纥人走的太近,皇帝下了三道诏書,要求仆固懷恩放棄朔方節度使,回中央任職,仆固懷恩擔心回中央更危險,拒絕了皇帝的邀請。

安史之亂後,大唐的軍事實力被邊鎮的節度使瓜分,即使是平定叛亂,也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援,而在邊境,有能力出兵且願意出兵的,隻有回纥,但是他們出兵的要求,實在太高了。

兩次出兵幫助大唐平定叛亂,代價是長安和洛陽的所有财富,而且見人就殺,見物就搶,因為回纥的身份是盟友、是債主,旁人是不敢說什麼的,要怪隻能怪老大身邊的小弟,于是作為向導的仆固懷恩自然成了朝廷責備的對象。

仆固懷恩擔任節度使的地方在朔方,靠近草原,與回纥接壤,從朔方經河東就可以長驅直入,長安就沒有了保障。

今天曆史崔要介紹的人物,是在公元762年後接過唐肅宗的爛攤子,準備實作唐朝中興的唐代宗,諷刺的是,在他的任期内,藩鎮割據出現了,仆固懷恩帶着回纥來入侵了,長安也被吐蕃占領了。

聊下面的話題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節:

1、仆固懷恩,親自結束了安史之亂,也将唐朝帶入了藩鎮割據

2、唐肅宗李亨和父親唐玄宗的恩怨

公元762年,當了六年皇帝的李亨病倒了,這一年,和他鬥了一輩子的父親,那位享受了大唐最輝煌成果的唐玄宗,在孤獨和寂寞中,靜悄悄的去世了,身體條件本就不夠硬朗的李亨,因為父親的死,又在床上躺了一個月。

皇帝已經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但是在後宮,李亨身邊最親近的兩個人,老婆張皇後與太監李輔國卻沒有時間來看他,因為他們現在很忙。

唐代宗李豫在無奈中掙紮的多情皇帝

李亨就是唐肅宗,他指定的太子叫李椒,也就是後來的唐代宗李豫,李豫是登基成為皇帝後,改的名字。

李豫的親生母親叫吳氏,來自河南的濮陽,因為父親吳令珪在朝廷當官時,交友不慎得罪了皇帝,受到牽連,吳氏一門隻留下一個男丁和三個女丁,最小的女孩就是吳氏,長的乖巧可愛。

罪犯的小孩如果長相不錯,男的可能就成了太監,女的就被送進宮,好像安排好的一樣,吳氏進入了李亨的忠王府,第二年李豫出生。

公元756年,李亨在靈武,在郭子儀等部将的支援下,登基成為皇帝,757年李豫被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宣布進軍長安,公元758年3月,正式冊立為太子。

張皇後是唐玄宗養母的孫女,李亨連續休掉了兩個老婆,才娶到的她,在後宮地位高,而李豫的母親隻是個宮女,沒幾年就死了,李豫和張氏的感情一直不大友好,張氏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就想換個太子。

公元762年,太監李輔國、程元振帶着禁衛軍,闖進皇宮,在唐肅宗的床榻前,把張皇後給帶走關進冷宮。

重病加上受到刺激,唐肅宗一口氣沒緩過來,死了,李豫是穿着孝服,在父親的靈柩前繼位登基的。

李豫當上皇帝的方式,不大光彩,是靠着宦官的支援才有的今天,其實李豫從爺爺唐玄宗起,就一直作為大唐的接班人培養,經曆安史之亂、靈武稱帝、收複長安,一直站在政治中心。

李豫對自己要求也很高,希望恢複大唐曾經的榮耀,上任後做了三件事。

第一個解決的,是長安城附近的糧食問題。

因為長江的原因,江南沒有受到戰亂的波及,老百姓家裡還有存糧,于是李豫就任命劉晏為漕運使,改革運糧方式,設立轉運站,最大程度的保證中央的吃飯問題。

能吃飽肚子了,在關中的老百姓才有力氣守衛家園。

第二步要有錢。

錢是個好東西,可以讓回纥這種草原人,千裡迢迢趕來幫忙,也可以改善被破壞的基礎設施,至少也要保證給當官的按時發工資。

李豫任命第五琦為财務部長,主持金融制度改革,增發錢币,維持糧價、鹽價的穩定。

第二步在軍事上,平定國内叛亂,分散單個節度使的權力,在原先十個節度使的基礎上,又分封了十幾二十個節度使,對重要地區,比如隴右、範陽、朔方等地,進行調防。

唐代宗李豫在無奈中掙紮的多情皇帝

結果呢,強行征糧,日子過不下去了,在江南爆發了大型的農民起義;金融改革還造成了通貨膨脹,錢越來越不值錢了;軍隊改革更是失敗,先有吐蕃,把長安給占了,後有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叛亂。

改革不順利,從老大到下面各部門的主管都有責任,但是當李豫打算追究的時候發現,權力都握在宦官手裡,下面當差的,甚至是宰相,辦事的時候,也是縮手縮腳。

怎麼辦?

妨礙自己成為一個好皇帝,那結果隻有一個,殺吧。

李輔國死了,還有程元振,程元振死了,還有魚朝恩,魚朝恩死了呢,就沒有了,因為唐代宗已經沒有改革的雄心了。

安史之亂被認為是邊将的權力太大,以及宰相們的不管事引起的,比如李林甫、楊國忠等人,但是太監幾乎是皇帝唯一能信任的,安史之亂的時候有他們,馬嵬兵變的時候有他們,收複長安的時候也有他們,甚至自己的登基,也是他們的幫忙。

既然身邊的人不能幫自己,那就去找先人。

從古人們的智慧裡,去尋找治理國家的良方,李豫找到的,是仁王經,也被稱為仁王般若經,佛教的東西。

這本書的教義,有着神奇的魔力,被認為保家衛國的三大經典佛經之一,能保國泰民安,能保五谷豐登。

佛教和道教這些玩意挺有意思的,南北朝五胡亂華的時候,佛教是鼎盛的,後來隋朝以及唐朝前期,改信道教,個個都希望做神仙,現在又重新回到了佛教,相信輪回。

既然有仁王經保佑,李豫的工作就輕松了,他希望多做好事,來保佑國家,是以對身邊的人,感情都很好。

李豫還有個封号,叫多情皇帝,有兩個女人一直念念不忘,第一個是長子李适的親生母親,姓沈,太湖流域的名門望族,家裡也是世代為官,進入皇宮被當時還是太子的李亨,賜給了兒子李豫。

唐代宗李豫在無奈中掙紮的多情皇帝

沈氏很可能是李豫的第一個女人,但是在安祿山進入潼關後,唐玄宗帶着媳婦和兒子女兒跑了,那些兒媳孫媳一個也沒帶上,安祿山進入長安後,倒沒把她怎麼樣,隻是關進了後宮。

公元758年李豫打敗安慶緒,進入長安和洛陽後,見到了沈氏,不想要了,把人家安排在了洛陽,沒想到幾年後,史思明又打進了洛陽,這一次李豫再收複洛陽,就找不到自己媳婦了。

沈氏畢竟是未來太子的母親,長子李适找父親要媽媽。

唐代宗不想自己的兒子傷心,就釋出尋人啟事,發動全國人民的力量找尋這位沈夫人,反正史書上再也沒有這位沈大美女的消息,後來沈氏的兒子唐德宗李适也找過,沒有下落。

因為這個事鬧得全國百姓都知道了,是以流傳的比較廣,都說皇帝重感情,唐代宗也就不再計較。

沈氏是唐代宗第一個念念不忘的女人,想念的理由比較牽強,但是第二個就完全不一樣了,那是真愛。

這個女人姓獨孤,是京城十六衛中左威衛參軍獨孤穎的大女兒,長的非常漂亮,唐代宗幾乎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她。

獨孤氏給唐代宗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男的是韓王李迥,女的呢,是華陽公主。

華陽公主長得象母親,古靈精怪,無論唐代宗還是獨孤氏都非常寵溺這個寶貝女兒。

然而這個女兒不知道得了什麼病,在公元774年,竟然死了,母親獨孤氏傷心過度,沒挨過一年,也死了。

本來幸福的一家人,忽然就死了倆,李豫傷心的不行,獨孤氏的屍體放在後宮,用冰鎮了三年,不舍得下葬,唐代宗一有空,就要去地下室看看這位獨孤皇後。

公元779年,唐代宗,這位一心想要改革,将大唐拉回強國行列的皇帝,死了。

他,既沒有讓國家更有錢,通貨膨脹更嚴重了,也沒有消弱節度使的職權,節度使的選人甚至可以禅讓、世襲,總之,誰來當這個土皇帝,是地區内投票的結果,中央再也插不上手。

唐代宗李豫在無奈中掙紮的多情皇帝

唐朝的領土進一步縮小,吐蕃來了一次又來了一次,控制了隴右後,關中平原成了吐蕃的後花園,想什麼時候來搶就什麼時候來搶,中原大量的人口,集體湧入南方,曾經北強南弱的經濟,倒是因為這撥移民潮,平衡了。

唐代宗唯一可以自豪的東西,是權力的交接很平穩,在死後第一時間,太子李适順利登基。

-------------完---------------

謝謝轉載、分享

【中國曆史名人】系頭條号簽約作者曆史崔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