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移動網際網路趨勢:平闆消亡、APP當道、情境計算

移動網際網路趨勢:平闆消亡、APP當道、情境計算

無 論是國外instagram和whatsapp的天價奇迹還是國内bat三大巨頭無節操的收購,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巨大紅利讓全球的資本和注意力都聚集到一 個環節上——mobile。前兩天在北京舉行的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簡直就是年輕人的海洋,如果說網際網路公司是年輕人的公司,那麼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則可能是更 年輕人的集合體,因為年輕,是以更有激情。但盡管踏上移動網際網路這個“上行”電梯,但如果方向不對,依然無法到達終點,下面來看看移動網際網路未來的三個趨 勢。

平闆漸趨消亡

幾年前人們一度認為上網本會替代傳統筆記本,但這個念想被ipad無情 的毀滅了,也差點讓主打上網本的宏碁和華碩倒閉。随着ipad的流行,好事者再度認為ipad還會消滅傳統筆記本,但當ipad釋出後的第四年,從蘋果最 新一季的财報裡看,ipad的銷量開始下滑,隻賣出1640萬台,較去年同期2000萬台的銷量有明顯下滑。

而如果細心去觀察ipad的銷 量變化圖,如下圖所示,會明顯看到,與iphone相比,ipad的增速已明顯放緩,甚至可以說幾乎停滞。分析人士認為,平闆電腦與手機不同,其更新換代 的頻率很低。而來自皮尤的調查則揭示了另外一個有趣的數字:在15到55的年齡段中,擁有平闆電腦最多的是30—55歲的人,而最少的則是15—20歲。

移動網際網路趨勢:平闆消亡、APP當道、情境計算

皮 尤認為,年長者喜歡使用平闆電腦的原因在于他們認為平闆可以成為傳統筆記本的部分替代品,大屏對習慣使用浏覽器的年長者非常有吸引力。而年輕人沒有使用浏 覽器上網的習慣,他們早已對app接入網際網路的模式習以為常,也是以,他們對平闆電腦的需求很小。如一位小朋友所言:平闆電腦更像是個遊戲機還不是上網設 備。

當手機尺寸越來越大,也讓手機和平闆的界限日益模糊。而以手機為主要裝置的年輕人群體正在成為社會中堅力量,所有這些因素都讓平闆電腦的未來變得岌岌可危,平闆電腦也曾一度讓很多傳統媒體覺得找到了大救星,但目前來看,這些傳統媒體需要繼續尋找”新救星“了。

獨立的app更受青睐

如 上文所言,使用者在平闆電腦和智能手機上的使用習慣是不一樣的,及時是同一款系統,比如ipad和iphone都是運作的移動裝置,但使用者在ipad上使用 浏覽器的頻率更高,而iphone使用者則更鐘愛各式各樣的app,他們早已習慣用這些app通路網際網路,從吃喝玩樂到辦公生活。

傳統網際網路 時代,除了一些基本的工具軟體之外,使用者的所謂上網幾乎都是圍繞web浏覽器展開的,書簽欄裡的書簽就是一個個服務入口。如今,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獨立的 app成為新的觸點。與桌面浏覽器大而全的功能不同,移動app越來越多的追求小而美的效果。其中基本的原則——一個app解決一個問題。

這 當然和國内移動app的現狀有些差異,原因也不難了解,如今國内移動網際網路市場還是傳統網際網路公司所把持,比如bat。很多傳統網際網路軟體(應用)的習慣 延續到了移動網際網路上,導緻移動app臃腫不堪,這在android平台尤其嚴重,那些出自國内頂尖網際網路公司的應用運作起來卡頓明顯。除android 系統碎片化和不同硬體平台的因素外,app內建了太多服務是主要原因。

而國外一些應用,比如snapchat、instgarm、 secret則真正貫徹了小而美的理念。或許這些為移動而生的服務無法代表業界的整個潮流,那不妨看看以傳統網際網路起家的facebook和 google,facebook日前将messenger作為一個單獨的app推向市場,下一步還會讓paper獨立運作。而google則把文檔和表格 應用從google drive裡移出,成為兩個獨立應用。

受限于手機軟硬體的不足,使用者對移動app的體驗非常關注,通過這些獨立的 app,開發者能讓使用者更好的解決某一個方面的需求,提升體驗效果。并且,大量移動app組成的品牌矩陣也能增強使用者的使用粘性。或許将來的某一天,你在 手機上打開命名為”google“的檔案夾,裡面放置了所有gmail、音樂、文檔、表格等多個單獨應用,就像當年打開打開浏覽器的書簽一樣。

情境計算

我曾經不止一次的說起搜尋的未來是人工智能,當然這來自google創始人佩奇的觀點。移動互聯時代,搜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極有可能造就第二個google。但移動網際網路的搜尋絕非簡單的能找到資料,而是基于情境計算的推薦。

移 動網際網路帶給世界最大的改變是資料生産變得簡單,尤其是圖檔、聲音、位置三大方面的資料,再加上可穿戴裝置上的各種傳感器資料,都成為目前移動網際網路企業 最激烈的戰場。情境計算則是通過整合來自移動裝置上不同資料,将個人的生活、工作都變成可追蹤的比特流,然後根據特定的情境向使用者push特定的資訊。

雅 虎美女總裁梅耶這樣描述情境計算:”情境計算基于使用者所處的位置、所做的事情,在正确的時間和地點推送給使用者正确的資訊。“ 梅耶也表示,隻有移動裝置才能更好的收集使用者的這些位置與行為資訊。梅耶對情境計算的關注也反映在一些矽谷公司的收購:twitter買下android 桌面産品cover;yahoo則買了cover的競争對手aviate;蘋果收購智能助手cue。除此之外,搜尋巨人google在不斷打磨的 google now也是基于使用者情境來推送消息。

google now背靠google龐大的搜尋資料,并利用強大的算法對資料進行分析挖掘,并結合地點和時間推送做相應的推送。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國内使用者還無法完 美體驗到google now。但即使在國外,google now目前還很笨,最明顯的問題就是無法讓時空和資訊進行良好的比對,譬如國外很多使用者反應,他們的google now常常會在上班時間發來一條通知:告訴你從辦公室回家的路線以及交通擁堵情況,但事實上,你此時并不需要這類資訊。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使如 google這樣的巨鳄,短期内也還無法提供優質的情境計算服務,未來還需要繼續努力。

大約四年前,時任連線雜志主編的克裡斯安德森高 呼:web已死,internet永生!當時引起很多人的非議,如今來看這句話,卻有着極大的前瞻性。随着pc業的沒落、傳統pc和網際網路企業紛紛轉型, 由iphone引發的app潮流讓人類踏入移動互聯的新時代。當越來越多的使用者依靠app而非浏覽器通路網際網路時,web已無足輕重。如今,人類處在”無 處不連接配接“與”無時不連接配接“的時代,海量移動資料為情境計算提供了良好基礎,也吹響了走向人工智能的号角。

繼續閱讀